14歲赴美學習,投在郎朗、王羽佳的老師格拉夫曼門下,經8年歷練,即將走上職業鋼琴家之路。日前,當上海鋼琴天才少年張昊辰受 青年藝術家系列邀請,為獻給家鄉上海的第一場鋼琴音樂會而出現在上海大劇院時,熟悉他的人驚呼:張昊辰長大了!
長大首先體現在琴藝上。1990年出生的張昊辰,5歲就辦了五齡童鋼琴獨奏音樂會,出國前在第四屆柴可夫斯基國際青少年音樂比賽中獲鋼琴賽第一名。14歲以第一名成績考進美國柯蒂斯音樂學院后,他一邊隨院長格拉夫曼深造,一邊補齊高中課程,并以震驚世界的表現,在2009年摘得第13屆范?克萊本國際鋼琴比賽金獎。這也是亞洲人首次在這個世界四大鋼琴賽事之一的比賽中稱雄。之后兩年半里,張昊辰在完成本科學業的同時,進行了近170場美洲、亞洲、歐洲巡演,收獲了極高評價。今年,是張昊辰在柯蒂斯音樂學院學習的最后一年,他即將在校參加一場畢業音樂會,然后踏上真正的職業音樂家之路,目前在美國已被三大經紀公司之一簽約。
格拉夫曼對我最大的要求就是領悟力,他布置的曲目非常多,讓我在短時間內學到很多曲子,他鼓勵我自己有想法,挖掘自身個性。 回顧出國點滴時,張昊辰沒有忘記國內打下的鋼琴根基,求學于但昭義老師是我學琴的轉折點,他對我音色、樂句的細膩度提出很高要求,讓我對音樂的把握有了質的變化。
臉龐上少了稚氣的張昊辰,給人的感覺頗為內斂。他說,經歷了從最初到美國時的種種不習慣,體驗過孤獨感,他開始以更獨立的姿態對待鋼琴藝術。回憶范?克萊本大賽,他說,比賽是選手走向職業生涯的一次極大挑戰――整個比賽過程在網上向超過百萬觀眾直播,連在家練琴、跟鋼琴指導見面說話都被轉播,比賽時更要經受多個攝像機位的貼身干擾,對心理素質的考驗非常大。這些往往被看成是比賽的負面因素,但我把它變成了正作用,剔除非音樂的不純的東西,一心專注地往前走。這是比賽帶給我走上職業道路的最大財富。
鋼琴以外,張昊辰對人文、歷史、科學等領域書籍均有涉獵,還喜歡隨著興致弄弄詩書和油畫。以前更多處于學校的小保護圈中,現在是一個人面對大社會,行走四地,接觸不同的人和文化,刺激著對很多事物的思考。每天經歷的情感、情緒波動,也激發著我對音樂的體驗。 5月24日,張昊辰準備呈現給觀眾的是從巴洛克時期的斯卡拉蒂到古典時期貝多芬,浪漫派代表肖邦、李斯特,印象派德彪西等人的大跨度作品,甚至還有俄羅斯 五人團作曲之一巴拉基列夫難度極大的鋼琴幻想曲《伊斯拉美》。每一首曲子的風格都不一樣,我以此作為對上海觀眾的匯報。 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