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孺牛在福永街道一家工廠當倉管員,也是本報報道過的今版人物(《癡人曾孺牛的執著人生路》)。2007年,他以筆名牛牛在《知音》雜志上發表了《6歲天才琴童,漫漫暗夜有媽媽滄桑的愛》一文。文章產生巨大反響,不僅改變了天才琴童劉浩的命運,還被導演嚴高山拍攝成了勵志電影《彈鋼琴的盲童》,在中央電視臺電影頻道播出。這讓會武功、精書法、愛發明的曾孺牛又牛了一回。
北京錄節目 巧遇落難天才琴童
2007年3月底,曾孺牛因為發明兒童識字卡,受邀到中央電視臺錄節目。當時,他住在北京火車站附近的旅館內。一天中午在賓館吃飯,遇見了康桂芹,就是后來被稱為天才琴童劉浩的媽媽。當時她帶著劉浩在北京求學,劉浩當年只有6歲。錢花光了也沒有找到老師,流浪在街頭乞討。后來他們母子被好心的旅館老板收留,提供落腳之地。
吃過飯后,曾孺牛應邀到劉浩母子的房間,觀看劉浩彈電子琴。小劉浩彈電子琴時,眼睛斜視著上方,從不看鍵盤,但按動琴鍵卻非常準確。更令曾孺牛驚奇的是,曾孺牛播放手機里的音樂,小劉浩聽一遍就能用電子琴彈奏出來。
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曾孺牛與劉浩母子聊了起來。劉浩來自內蒙古赤峰市,爸爸劉國玉是熱力廠的鍋爐工,媽媽康桂芹下崗。2000年11月13日,康桂芹體檢查出懷了3胞胎,一家人高興極了,然而兩個孩子生下來不久都離世,只剩下小劉浩,竟然還雙目失明。音樂是劉浩唯一的樂趣,一把玩具電子琴給孩子帶來無盡的歡樂。兒子世界的黑暗撕碎媽媽的心。康桂芹希望孩子學琴,將來能成為謀生的手段。她帶著劉浩來到北京,希望給孩子找一個音樂老師,將癡迷音樂的兒子帶進音樂的殿堂。但一方面因費用太高,家庭無力承擔。另一方面,因為劉浩眼睛看不見,老師不知道如何教。康桂芹希望孩子能進盲人學校,可惜沒有北京戶口,學校不收。錢用完后,母子二人流落街頭。即使在如此艱難的情況下,劉浩還是表現出驚人的音樂天賦。他獲得了中國第一屆中華情藝術風采國際交流大賽西洋樂電子琴專業少兒A組金獎,被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楊峻主任認定為自己見過的最有天賦的音樂神童。
一篇文章改變盲童命運
劉浩一家的命運令曾孺牛唏噓不已。他決心把他們的經歷寫成文章,發動愛心人士奉獻愛心,幫助他們改變命運。他用了一個星期,精心組織,寫出6500字的《6歲天才琴童,漫漫暗夜有媽媽滄桑的愛》。把稿子投給《知音》雜志后,我心里盤算,為了幫劉浩一家,稿子只要能發表,我不考慮稿費,哪怕讓我倒貼錢都愿意。半個月后,曾孺牛如愿以償,稿子在《知音》2007年17期發表。雜志社還將他的稿子評定為好稿,給了6400元的稿費。在《知音》雜志上看到我的文章,我像范進中舉一樣,腦袋當時就昏了,去醫院檢查,血壓高得離譜!吃了降壓藥,血壓才降下來。回想文章發表時的情景,曾孺牛仍難掩激動。
文章在社會上引起巨大反響,被多家雜志、報刊轉載。中央電視臺、鳳凰衛視、湖南衛視、安徽衛視等電視臺紛紛邀請劉浩一家做節目。人們愛心如潮,全國的讀者、觀眾紛紛為小劉浩捐款捐物,送上愛心。北京盲人學校也敞開大門,破例接收了沒有北京戶籍的劉浩。學校還為康桂芹安排了管理琴房的工作,不僅方便她照顧兒子,還有份穩定的收入。江蘇教育電視臺安排劉浩和著名鋼琴演奏家郎朗同臺演出,郎朗還為劉浩親筆題字。南京樂博琴行還向劉浩贈送了一架價值不菲的鋼琴,使這個因買不起鋼琴而被迫練電子琴的劉浩實現了鋼琴夢。北京蘋果慈善基金會也伸出援手,為劉浩提供長期的經濟資助。中央音樂學院的鋼琴家把劉浩收為弟子。懂事的劉浩非常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刻苦練琴,并在德國舒曼國際青少年鋼琴大賽中奪得第三名。
拍成勵志電影在央視播出
國內知名導演嚴高山先生從《知音》雜志上看到《6歲天才琴童,漫漫暗夜有媽媽滄桑的愛》后,被劉浩一家曲折的經歷所吸引,被康桂芹為兒子的艱難付出所感動,同時也為劉浩的音樂天賦感到欽佩和欣慰。嚴高山主動聯系《知音》雜志社,將劉浩學琴的故事搬上銀幕,片名定為《彈鋼琴的盲童》。為了表演的真實,嚴高山大膽起用劉浩本人,飾演《彈鋼琴的盲童》片中主人公劉浩。2010年3月,《知音》雜志社將文章改編成電影的故事通知曾孺牛,并獎勵他500元。2011年7月23日,中央電視臺電影頻道播出電影《彈鋼琴的盲童》,一時好評如潮。
康桂芹一家把曾孺牛當成了恩人,多年來一直保持聯絡。逢年過節,康桂芹打電話發短信問候。劉浩參加比賽或有所進步,康桂芹都會第一時間告訴他。《彈鋼琴的盲童》拍攝完成后,康桂芹給他寄來了電影光盤。看到小劉浩能取得這樣的成績,我也感到由衷的高興曾孺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