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鋼琴發明研制于歐洲的15世紀,在當時是主要的樂器之一。據歐洲音樂史料的記載,古鋼琴分為兩類,一種是撥弦古鋼琴,英文的名字為clavicymbel(哈普斯柯)。它是用羽管或皮革撥弦而發音,因此人們也管它叫羽管鍵琴。撥弦古鋼琴的音色清脆、輕靈、明亮,略帶有金屬的聲音,在巴洛克時代是重要、理想的鍵盤樂器。另一種是擊弦古鋼琴,英文的名字為clavicin(克拉維辛)。擊弦古鋼琴的音量比較小,音色柔和、柔美,比較適合在家庭范圍內演奏使用,特別是小型的沙龍音樂會更加完美。擊弦古鋼琴演奏的樂曲,其風格委婉、典雅抒情,常用于室內樂的演奏。
意大利著名的傳教士利瑪竇,于1598年來到中國,他不但在中國傳播宗教,還將外國的自然科學、文化藝術帶到中國。利瑪竇到過我國很多城市,成為一個地地道道的中國通,但他一直遺憾始終沒有機會拜見皇帝。
1600年利瑪竇率領西班牙傳教士龐迪我(音譯)再次赴京。1601年1月8日,利瑪竇終于得到了神宗皇帝的恩準并下圣旨,允許他帶禮物拜見皇帝。利瑪竇大喜過望,立刻做了大量而充分的準備,帶了很多珍貴的禮物進京。其禮品包括:
時畫天主圣像、壹幅;
古畫天主圣母像、壹幅;
時畫天主圣母像、壹幅;
天主經、壹部;
萬國圖、壹冊;
自鳴鐘大小、貳架;
映五彩玻璃石、貳方;
大西洋琴、壹張;
玻璃及玻璃瓶器皿、共捌器;
犀角、壹個;
沙刻漏、貳具;
乾羅經、壹個;
大西洋布、共伍匹;
大西洋行使大銀錢、肆個。
上面所說的大西洋琴,就是歐洲古鋼琴。具史料記載,利瑪竇為皇帝進貢的大西洋琴是擊弦古鋼琴。古鋼琴進入宮廷后,皇帝委派了四個宦官學習古鋼琴的彈奏方法。但是,當時的音樂教師不是利瑪竇,而是西班牙傳教士龐迪我。因此,龐迪我成為我國歷史上宮廷第一位外籍音樂教師。據日本作家平川佑弦編寫的《利瑪竇傳》一書中介紹,在四個學生(太監)中,有兩個年輕人遲遲學不會。一個月的時間很快地過去。在此期間,學生們曾經提出過,有沒有和著大西洋琴唱的歌曲,利瑪竇便應邀寫下了西琴曲意八章。這八首贊美道德、勸導好好做人的歌詞,配上比較簡單的贊美詩或其它歌曲的曲調,一直在宮廷傳唱,并被收錄在《畸人八十篇》下卷的附錄之中。從此,古鋼琴這件西洋樂器在我國的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古鋼琴傳入我國時,在當時是個少見的西洋樂器,叫法不一,名稱非常之多,真可謂是五花八門。先一一列舉如下:
1、傳教士利瑪竇,在給神宗皇帝進貢的物品中,最早稱古鋼琴為大西洋琴。
2、傳教士利瑪竇在他編寫的《西琴曲意》中的小引寫到:萬歷二十八年歲次庚子,竇具貨物,赴京師獻上,間有西洋樂器雅琴一具,社中州民形,撫之有異音。由此可見,古鋼琴傳入我國后也稱為雅琴。
3、傳教士利瑪竇,為了讓當時的中國學生,能和著大西洋琴唱歌,專門寫了《西琴曲意》,因此古鋼琴傳入我國后也稱為西琴。
4、劉侗、于奕正所編著的《帝京景物略》和談遷所編著的《北游錄》中記載:古鋼琴被稱為天琴。
5、方豪所編著的《中西交通史》中記載:古鋼琴也被稱為手琴。
金尼閣的譯著《中華傳教史》中記載:古鋼琴被稱為翼琴。
6、尤侗所著的《西堂集·外國竹枝詞》中記載:古鋼琴被稱為鐵絲琴。
7、《續文獻通考》中記載:古鋼琴被稱之為七十二弦琵琶。
8、馮時可所著的《蓬窗續錄》中記載,古鋼琴被稱為番琴。
9、《利瑪竇書信集》,意大利文原稿中譯本《利瑪竇全集》第三、四冊羅漁譯,書中稱古鋼琴為大鍵琴。
10、利瑪竇所著的《中國札記》,意大利文原稿中譯本《利瑪竇全集》,第一、二冊由劉俊馀、王玉川合譯,書中稱古鋼琴為洋琴,后來此名沿用了很長的一段時間。
我國著名音樂、美術教育家豐子愷先生編著的《洋琴彈奏法》,即為鋼琴彈奏法,當時很受音樂愛好者的歡迎,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從以上各種各樣的史料可以看出,鋼琴原來并不叫鋼琴,其英文名字為pianoforte直譯為皮亞諾。那么,鋼琴傳入我國后何時才開始被稱為鋼琴的呢?據民族音樂家周大風先生所編著的《鋼琴維修及彈奏》一書中介紹:我國之所以將 pianoforte稱為鋼琴,是由于1840年帝國主義的堅艦利炮打開中國國門后,有一位歐洲的樂器商人為了推銷鋼琴,從中牟取暴利,大力宣傳說鋼琴里面的零件都是鋼造的,所以才會這么重。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國人便漸漸地開始稱之為鋼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