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對面接受采訪的她,比照片上更加嬌小迷人,清爽的短發在燈光的照射下微有栗色,一雙會說話的大眼睛閃著靈氣,皮膚白皙,笑容自然甜美。
她是陳薩,1979年生于重慶,從10歲開始,便屢獲大獎,被稱為中國新一代青年女鋼琴家。近期在接受中國國際廣播電臺采訪時,她向記者講述了她與音樂天注定的緣分,并表明了自己向世界介紹中國音樂的意愿。
陳薩說,很多東西在出生前就已經注定,對喜歡的音樂就是這樣。父母很喜歡音樂,他們發現了我對音樂的喜好,然后把它當成一件很美好的事,就這樣我就一直做到今天。喜歡上音樂應該是一個上天給我的很好的禮物。
小時候的陳薩像男孩子,活潑好動。為了讓女兒聽話一些,父母讓陳薩學起了小提琴,但沒過多久她就不干了,因為被磁帶里的美妙鋼琴曲打動了,嚷嚷著要學習鋼琴。那時,學琴的小朋友還沒有如今這般多,買一架立式鋼琴對普通家庭來說是筆不菲的開銷。好在父母覺得一個6歲多的小朋友能夠有那么強烈的愿望去學習鋼琴實屬難得,于是陳薩的鋼琴學習之路就開始了。
父母的理解和支持,至今讓陳薩感激不已。她說:沒有父母的引領,我不會發現自己喜愛的東西,而且音樂是多么美好,就像打開了一扇門,把你從現實的社會帶出來,讓你擁有另外一個世界。所以對我一生來說,音樂都是相當厚重的禮物。
有了鋼琴后,陳薩如獲至寶?;貞浿兴坪鯖]有過多的艱辛和枯燥,彈琴對她而言是童年的一種游戲,這個由許多黑鍵白鍵組成的大玩具在小手的擺弄下發出的悅耳叮咚聲,讓她既好奇又著迷。談起鋼琴給她帶來的改變,陳薩說:能夠活在一個跟現實不是特別發生聯系,但又能以一種最好的形式感化人類的事業當中,的確是需要感激的。
在眾多的音樂家中,陳薩對肖邦有著特殊感情。小時候,她就開始學習肖邦的曲子,但真正走進肖邦的世界是在2000年。那年,陳薩參加了在華沙舉辦的第十四屆肖邦國際鋼琴大賽。備賽過程中,陳薩彈奏了大量肖邦作品,并嘗試著揣測他作曲時的心境。陳薩說:肖邦如果現在還活著的話,會是一個不太好相處的人,因為他敏感脆弱,又很愛較真,是一個自我矛盾的綜合體。所以如果生活中和這樣的人做朋友,就要接受他的缺點。不過,你還是會喜歡這樣的一個朋友。
陳薩與許多杰出的指揮家合作過,其中包括謝苗·畢契科夫、艾度·迪華特、西蒙·拉特爾爵士、列奧納德·斯拉特金、詹姆斯·康隆、路易斯·雷恩等,也多次赴歐洲、美國、日本、波蘭等地演出。2010年,陳薩獲得了由波蘭大使頒發的肖邦護照。今年9月,她攜手法國廣播愛樂樂團在國家大劇院為京城樂迷獻上了精彩的音樂會。談到此次與法國廣播愛樂交響樂團的首次合作,陳薩表示,和法蘭西民族一樣,法國的樂隊很敏感,哪怕是對很細微的東西,它們在感官上都有著很敏銳的觸覺,樂隊很豐富多變。
幾年前,陳薩就開始演奏中國作品,包括一些由古曲改編的作品,如《平湖秋月》、《百鳥朝鳳》等,以及她一些作曲家朋友們的作品。談起中國作品,陳薩強調:外國觀眾和音樂圈人士對中國作品非常期待和好奇。作為中國的鋼琴家,我有義務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