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郎朗三十而立之年,他的父親郎國任出版了《我和郎朗30年》(現代出版社)一書。該書傾情講述了郎朗如何從一個普通孩子,迅速成長為國際著名鋼琴家這一成功背后鮮為人知的故事,完整地再現了郎朗從出生到30歲的成長歷程。可以說,沒有郎爸三十年如一日的付出,以及他在郎朗學習和事業的重要階段所作出的一系列正確的判斷和決策,就絕不會有郎朗今天的功成名就。
以前,通過一些媒體的介紹,郎爸給人的感覺好似狼爸,其實不然。這是一位對兒子傾注了無限的父愛,并有著無窮智慧的父親。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孩子有著怎樣的潛力,以及通過怎樣的努力去一步步達到目標。因為郎家幾代人都喜歡音樂,郎爸又是沈空文工團的二胡演奏員,所以,在郎朗兩歲多的時候,他就開始教郎朗摸琴、坐琴,培養孩子對鋼琴的熱愛。有一天,郎爸聽見郎朗居然把剛看完的動畫片《貓和老鼠》里邊的音樂彈了下來!沒人教他,更沒有譜子,而且只有兩歲半!此時,郎爸相信郎朗確實有音樂天分,同時,他也更加堅定了信念,一定要好好培養郎朗彈鋼琴,一定要讓郎朗走向世界。
好的天賦需要有好的老師指導,而且要選就選最好的老師。于是,他們找到了沈陽最好的鋼琴老師沈陽音樂學院鋼琴系主任朱雅芬老師,跟朱老師學琴6年,為郎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總結郎朗童年的學琴經驗,郎爸認為首先要讓孩子熱愛所學,家長要跟孩子一起學,成為孩子學習上的伙伴;要培養孩子的集中力、記憶力,要講效率;要多參加比賽,一定要要讓孩子在比、學、趕、幫、超中提高自己的水平。正是有了郎爸的這種教育,郎朗從小就沒有畏懼過強手。相反,他喜歡挑戰強手,喜歡競爭,喜歡在競爭中取勝的那種感覺。
郎朗要去北京上學,郎爸毅然辭掉了警察的工作,開始了真正的陪讀生活。為了自費赴德國埃特林根參加第四屆青少年國際鋼琴比賽,他們借債五萬,這在當時可是天文數字。在中央音樂學院附中讀二年級的時候,郎朗選擇了退學,去美國柯蒂斯音樂學院求學。為了求得更大的發展,郎朗又轉到新的經紀公司。這些不斷的放棄和大膽選擇,在常人眼里簡直不可思議。但正是對自己實力的充分自信,好勝的性格,以及郎爸的遠見卓識,才能讓郎朗超常規發展,成為國際巨星。
世上只有一個郎朗,郎爸的經驗也不可能簡單復制。在朱雅芬家里,在中央音樂學院,在美國柯蒂斯音樂學院,郎爸與郎朗一同上課,有時郎爸還要到學校各處去偷師,博采眾長,然后與郎朗一起探討、提高。這樣的陪讀爸爸不能說絕無僅有,也是世間少有。誠如郎朗在該書的扉頁上所寫:我很幸運,有這樣一個偉大的父親。郎爸不僅在生活上照顧郎朗,在學業上與郎朗共同進步,他更像大海中的燈塔,指引著郎朗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