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貝多芬是德國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被尊稱為樂圣。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出生在德國波恩,祖籍佛蘭德。自幼 跟從父親學習音樂,很早就顯露了音樂上的才華,八歲便開始登臺演出。十七歲那年,波恩宮廷資助他去維也納,也就是在這時與莫扎特有了短暫接觸。1792年,經過海頓的指引,再次到音樂之都維也納深造,藝術上進步飛快。他創作了大量充滿時代氣息的優秀作品,如交響曲《英雄》、《命運》,《田園交響曲》;序曲《哀格蒙特》;鋼琴曲《悲愴》、《月光曲》、《暴風雨》、《熱情》、《黎明》等等。他集古典音樂的大成,同時開辟了浪漫時期音樂的道路,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一位頗具創造性的作曲家。德國最偉大的音樂家、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他與海頓、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稱為維也納三杰。他和米開朗基羅、列夫·托爾斯泰的一生都經歷了各種苦難坎坷,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根據他們的人生寫成了《名人傳》。
當貝多芬19歲的時候,法國大革命爆發,給貝多芬帶來 自由、平等、博愛的希望。
貝1796至1800年,整整4年,貝多芬的耳朵日夜作響,這是耳聾的前兆。貝多芬26歲時聽力開始減弱,中年失聰。他創作的音樂作品有《月光奏鳴曲》、《C小調第5交響曲》等。
他的九部交響曲全都在維也納舉行了首演式。一八零五年,他唯一的一部歌劇創作《費黛里奧》也在維也納的國家歌劇院舉行了首演。貝多芬被后人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交響曲作家。他的《英雄交響曲》充滿了激情。他的《第九交響曲》取材于德國詩人席勒的《歡樂頌》,如今已經成為歐盟的盟歌了。
貝多芬一生坎坷。二十六歲時聽力漸漸衰退,四十五歲時耳朵完全失聰,只能通過談話冊與人交談。但是孤寂的生活并沒有使他沉默和隱退,在一切進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復辟年代里,依然堅守自由、平等、博愛的政治信念,通過言論和作品,為共和理想而奮臂吶喊,反映了當時資產階級反封建、爭民主的革命熱情,寫下不朽名作《第九交響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紀啟蒙運動和德國狂飆突進運動的影響,個性鮮明,較前人有了很大的發展。
在音樂表現上,他幾乎涉及當時所有的音樂體裁;大大提高了鋼琴的表現力,使之獲得交響性的戲劇效果;又使交響曲成為直接反映社會變革的重要音樂形式。主要作品有交響曲九部(以第三《英雄》、第五《命運交響曲》、第六《田園交響曲》、第九《歡樂頌》最為著名),歌劇《費黛里奧》等等。
貝多芬生平天才降生
貝多芬于1770年12月16日出生于德國波恩的一個貧窮的家庭。貝多芬的父親是當地宮廷唱詩班的男高音歌手,碌碌無為、嗜酒如命,他的祖父是波恩宮廷樂團的樂長,母親是宮廷大廚師的女兒,一個善良溫順的女性,婚后倍受生活折磨,在貝多芬17歲時便去世了。貝多芬是7個孩子中的第2個,因長兄 夭亡,貝多芬成了長子。在大部分時間里,他的父親都喝得大醉,從沒對家庭和氣過,甚至連家人們是否有足夠的吃穿都從未過問。起初,善良的祖父還能使這個家庭免受太多的苦;反過來,他最大的孫子的音樂才能也使老人感到莫大的欣慰,還把自己的名字給了他。但是當小貝多芬3歲生日時,祖父就去世了。貝多芬的父親常把孩子拽到鍵盤前,讓他在那里艱苦地練上許多小時,每當彈錯的時候就打他的耳光。鄰居們常常聽見這個小孩子由于疲倦和疼痛而抽泣著睡去。不久,一個沒什么水平的旅行音樂家法伊弗爾來到這個市鎮,被帶到貝多芬家里。他和老貝多芬常常在外面一個小酒館里喝酒一直喝到半夜,然后回家把小路德維希拖下床開始上課,這一課有時要上到天亮才算完。為了使他看上去象一個神童,父親謊報了他的年齡,在他八歲時,把他帶出去當做六歲的孩子開音樂會。但是天下哪有后天培養出來的神童,盡管費了很多事,老貝多芬始終沒有能夠把他的兒子造就成另一個年輕的莫扎特。與莫扎特相比,貝多芬的童年太不幸了。莫扎特在童年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練功時間是愉快而安靜的,有著一個慈愛的父親和一個被鐘愛的姐姐;而貝多芬則不然,雖然他的演奏贏得了家鄉人的尊敬,但世界性的旅行演出卻遠未像莫扎特那樣引起世人的驚嘆。
音樂神童
他的母親第一次嫁給一個男仆,喪夫后改嫁給貝多芬的父親。這種生活剝奪了貝多芬上學的權利,他從小就有音樂天賦,使他的父親產生了要把他培養成為一個像莫扎特那樣的音樂神童的愿望,從小就逼著他學習鋼琴和小提琴。他打罵貝多芬,迫使貝多芬從4歲起就整天練習羽管鍵琴和小提琴。八歲時的他已開始在音樂會上表演并嘗試作曲,8歲時貝多芬首次登臺,獲得巨大的成功,被人們稱為第二個莫扎特,但是,他在這段時期中所受的音樂教育一直是非常零亂和沒有系統的。
跟隨大師學藝
十二歲時,他已經能夠自如地演奏,而且拜師于風琴師尼福,開始學習作曲,擔任了管風琴師尼福(1748-1798)的助手。就在這時他開始正式跟尼福學習音樂。尼福是一位具有多方面天才的音 樂家,他擴大了貝多芬的藝術視野,使貝多芬熟悉了德國古典藝術的一些優秀范例,并鞏固了貝多芬對崇高的目的的理解。貝多芬的正規學習和有系統的教養,實際上是從尼福的細心教導和培養開始的:尼福還引導他在1787年到維也納就教于莫扎特 。11歲發表第一首作品《鋼琴變奏曲》。13歲參加宮廷樂隊,任風琴師和古鋼琴師。1787年到維也納后,開始跟隨莫扎特、海頓等人學習作曲,剛開始的時候,莫扎特想看看他的能力讓他演奏音樂,莫扎特聽過他的演奏之后,就預言有朝一日貝多芬將震動全世界。貝多芬到維也納不久便接到母親的死訊,他不得不立即趕回波恩。由于家庭的拖累,一直到1792年秋他父親死后,他才第二次來到維也納,但這時莫扎特卻已不在人世了。貝多芬第二次來到維也納后,很快地便贏得了維也納最卓越的演奏家(特別是即興演奏)的稱謂。以后,他先跟海頓學習,后來跟申克、阿勃列希貝爾格和薩利耶里等人學習。他在波恩通過同知識分子勃萊寧的交往,接觸到當時許多著名教授、作家和音樂家,并從他們那兒,受到"狂飆運動"的思潮影響。他的民主思想在法國大革命前幾年已臻成熟,但在革命年代中成長尤為訊速。
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進步的思想意識給他了很多啟發,從而奠定了他人文主義世界鄣幕--深信人類平等,追求正義和個性自由,憎恨封建專制的壓迫。盡管維也納古典樂派中的三位著名作曲家所處的生活年代相當接近,但是貝多芬的思想同海頓和莫扎特顯然并不屬同一個時代。海頓一生備受凌辱,他雖也偶而被激怒過,但卻總是逆來順受,當時進步的文學思潮和革命情緒都很少能使他激動,他的音樂同斗爭也是永遠絕緣的。莫扎特精神上遭受的苦難并不比海頓少,他勇敢于反抗,寧愿貧困而不能忍受大主教的侮辱,但在他的音樂中,從那充滿陽光和青春活力的歡樂的背后,往往還是可以感覺得到一絲痛苦、憂郁和傷感的情緒。只有貝多芬,他不但憤怒地反對封建制度的專制,而且用他的音樂號召人們為自由和幸福而斗爭。貝多芬在波恩時期(1782-1792)的創作,大都是一些小型的鋼琴曲、重奏曲和歌曲等,這一時期可以說他還只是處于創作的準備階段。他在維也納最初十年(1792-1802)的創作,比較著名的作品也只有《悲傷》、《月光》和《克羅采》奏鳴曲及《第三鋼琴協奏曲》等。但在這期間,他對社會與政治諸問題又有了進一步的理解,也能意識到他要努力探尋的目標。1802-1812年,他的創作進入了成熟時期,這段時間后來成為他的"英雄年代"。
1800年,在他首次獲得勝利后,一個光明的前途在貝多芬的面前展開。可是三四年來,一件可怕的事情不停的折磨著他,貝多芬發現自己耳朵變聾了。貝多芬熱愛練習鋼琴,但是對于一個音樂家來說,沒有比失聰更可怕的了。因而人們可以在他的早期鋼琴奏鳴曲的慢板樂章中理解到這種令人心碎的痛苦。
貝多芬的心無時不充滿熱情,可是他的熱情是非常不幸的,他總是交替地經歷著希望和熱情、失望和反抗,這無疑成了他的靈感源泉。1801年,貝多芬愛上了朱列塔·圭恰迪爾,他把《月光奏鳴曲》獻給她。但是不解風情的朱列塔·圭恰迪爾太不理解他崇高的靈魂。1803年朱列塔·圭恰迪爾與伽侖堡伯爵結婚,這是令人絕望的時刻,他曾寫下遺書。
創作交響曲
他從灰暗中走出來,寫出了明朗樂觀的《第二交響曲》。之后更多更好的音樂在他的筆下源源不斷的涌現。《第三交響曲》(英雄)、《第五交響曲》(命運)、《第六交響曲》(田園),還有優美動聽、洋溢著歡樂的小提琴協奏曲,以及絢麗多彩的鋼琴協奏曲和奏鳴曲。
貝多芬創作活動的成熟過程表面看來是相當遲緩的,但實際上卻非常穩固。他三十 歲時才開始寫第一部交響曲,而在象這樣年紀的莫扎特已經寫了四十部左右的交響曲了。
貝多芬從1796年開始便已感到聽覺日漸衰弱,但是直到1801年,當他確信自己的耳疾無法醫治時,才把這件事情告訴給他的朋友。但是,他對藝術的愛和對生活的愛戰勝了他個人的苦痛和絕望--苦難變成了他的創作力量的源泉。在這樣一個精神危機發展到頂峰的時候,他開始創作他的樂觀主義的《英雄交響曲》。《英雄交響曲》標志著貝多芬的精神的轉機,同時也標志著他創作的"英雄年代"的開始。
貝多芬在維也納的后一階段,由于歐洲正經歷著嚴重的政治反動時期,即梅特涅的反動統治特別的猖獗的時期,他的創作也暫時呈現頹勢(1813-1817)。從1818年起,在貝多芬一生的最后十年當中(1818一1827),他在耳朵全聾、健康情況惡化和生活貧困,精神上受到折磨的情況下,仍以巨人般的毅力創作了《第九(合唱)交響曲》,總結了他光輝的、史詩般的一生并展現了人類的美好愿望。 1823年貝多芬完成了最后一部巨作《第九交響曲》(合唱)。這部作品創造了他理想中的世界。
貝多芬于1827年3月26日在維也納辭世。死時沒有一個親人在他身旁,但是在同月29日下葬時卻形成了群眾性的一個浪潮,所有的學校全部停課表示哀悼,有兩萬群眾護送著他的棺樞,他的墓碑上銘刻著奧地利詩人格利爾巴采(1791-1827)的題詞:"當你站在他的靈柩跟前的時候,籠罩著你的并不是志頹氣喪,而是一種崇高的感情;我們只有對他這樣一個人才可以說:他完成了偉大的事業……。"
貝多芬是世界藝術史上的偉大作曲家之一,他的創作集中體現了他那巨人般的性格,反映了那個時代的進步思想,它的革命英雄主義形象可以用"通過苦難--走向歡樂;通過斗爭--獲得勝利"加以概括。他的作品了既壯麗宏偉又極樸實鮮明,它的音樂內容豐富,同時又易于為聽眾所理解和接受。貝多芬的音樂集中體現了他那個時代人民的痛苦和歡樂,斗爭和勝利,因此它過去總是那樣激勵著人們,鼓舞著人們的斗志,即使在現在也使人們感到親切和鼓舞。
偉人辭世
1826年12月貝多芬患重感冒,導致肺水腫。1827 年3月26日,貝多芬終于咽下最后一口氣,原因是他患了肝臟病。在他臨終前突然風雪交加,雷聲隆隆,似乎連上天也為這位偉大音樂家的去世而哀悼!貝多芬的葬禮非常隆重,有兩萬多人自動跟隨靈柩出殯,遺體葬于圣麥斯公墓里。而一年之后,舒伯特去世。按照其遺愿葬于貝多芬墓旁,終生未婚。
偉大的作曲家貝多芬先生只在人世間停留了57年,一生完成了100多部作品。主要作品有交響樂9部;管弦樂幾十首(《愛格蒙特序曲》最為著名);鋼琴協奏曲5首,小提琴協奏曲一首;其他協奏曲5首;鋼琴奏鳴曲32首(熱情、月光、悲愴、黎明、暴風雨等最為著名);室內樂80首;歌劇1部《弗黛里奧》;另有神劇1部;彌撒曲2首等許多作品。
《回憶的逸話》
貝多芬性格我行我素的形象
貝多芬不愿做一個客廳里的寵兒,他寧愿在自己的住所,能夠隨己意進進出出、起床、穿衣和吃東西。他喜歡按照自己的興趣為房間里的瑣事瞎忙。有一次,為了空氣流通和看清窗外的景物,他竟特意把窗戶砍掉一塊。他總是同房東們發生糾葛,總是不斷地搬家。每當他處于創作高潮時,他總是把一盆又一盆的水潑到自己頭上來使它冷卻,直到水浸透到樓下的房間——我們可以想象那房東和其他房客的情緒會怎樣!有時他搬家搬得是這樣的頻繁,以致他甚至不愿操心把鋼琴的腿支上,干脆就坐在地板上彈奏它。由于他每次租新房時必須簽署一張租契,指明租期,所以他就常常為四個公寓同時付房租。這無疑使他花掉更多的錢,這個本來就沒有多少積蓄的音樂家,也就變得更加貧窮、更加窮困。
嚴謹的作曲態度
門德爾松曾經將貝多芬的一份手稿在眾人面前展示。在這張稿紙上,有一處改了又改,竟貼上了十二層小紙片。門德爾松將這些小紙片一一揭開,發現最里面的那個音符(即最初的構想)竟然與最外面的那個音符(第十二次改寫的)完全一樣。想當初,我國北宋文學家王安石,曾為一句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煞費苦心,也曾設想過幾十種方案才最終定稿。正是由于古今中外的杰出藝術家們那種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創作精神,才使后人欣賞到如此動人的藝術精品。作曲對于貝多芬而言,是一項十分艱苦的工作。他寫作歌劇《費德里奧》時,為其中的一首合唱曲先后擬定過十種開頭。人們熟悉的《命運交響曲》第一樂章的主題動機,也曾在他的草稿中找到過十幾種不同的構想。貝多芬常常揣著筆記本,在散步時也從不忘記將突發的靈感記錄下來。
貝多芬代表作品幻想奏鳴曲
《月光曲》原名《升C小調鋼琴奏鳴曲》,又
1803年的貝多芬
名《幻想奏鳴曲》、《幻想朔拿大》,創作于1801年,接近于貝多芬創作的成熟期。這部作品有三個樂章:第一樂章,那支嘆息的主題融入了他的耳聾疾患,憂郁的思緒。而第二樂章表現了那種回憶的甜夢,也像憧憬未來的藍圖。第三樂章激動的急板。而這部作品最美麗的,便是第一樂章,讓人想起月光。
這首鋼琴曲之所以被稱為《月光曲》,是由于德國詩人路德維希·萊爾斯塔勃聽了以后說:聽了這首作品的第一樂章,使我想起了瑞士的琉森湖,以及湖面上水波蕩漾的皎潔月光。以后,出版商根據這段話,加上了《月光曲》的標題,關于作曲家在月光下即興演奏的種種傳說便流行起來。其實觸動貝多芬創作的不是皎潔如水的月光,而是貝多芬與朱麗葉塔·圭查蒂(1784—1856)第一次戀愛失敗后的痛苦心情。
朱麗葉塔·圭查蒂是伯爵的女兒,比貝多芬小14歲,兩人真誠相愛,因門第的鴻溝,又迫使兩人分手。貝多芬在遭受這一沉重打擊之后,把由封建等級制度造成的內心痛苦和強烈悲憤全部傾瀉在這首感情激切、熾熱的鋼琴曲中。所以,這首曲子是獻給她的。
對于這個作品的解釋,也許俄國藝術批評家斯塔索夫(1824—1906)的見解是比較合理的。他在回憶了聽李斯特在彼得堡的演奏后,認為這首奏鳴曲是一出完整的悲劇,第一樂章是暝想的柔情和有時充滿陰暗預感的精神狀態。他在聽安東·魯賓斯坦的演奏時也有類似的印象:……從遠處、遠處,好像從望不見的靈魂深處忽然升起靜穆的聲音。有一些聲音是憂郁的,充滿了無限的愁思;另一些是沉思的,紛至沓來的回憶,陰暗的預兆……。
繞著《月光》,有一段誤傳的軼事。上半世紀,一位德國音樂評論家發表文章,說貝多芬的《升C小調鋼琴奏鳴曲》使他聯想起瑞士琉森湖上水波蕩漾的月光。于是精明的出版商即以月光曲為標題杜撰了一個動人的故事:一天晚上,貝多芬在維也納郊外散步,忽然聽到琴聲,而且是他的作品。他尋聲走到一幢舊房窗前,發現是一位盲姑娘在演奏。他進屋后才知道她非常喜歡貝多芬的音樂。作曲家非常感動,在月色輝映下,他寫下了這首《月光曲》……。
這個故事純屬虛構。其實貝多芬寫作這部作品時,正值1801年,當時他的耳聾疾患日漸嚴重,失戀的創痛尚未平復,在痛苦的心境中,他寫出了這首鋼琴奏鳴曲。
這個虛構的故事后來被應用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小學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課本中的課文《月光曲》。附:貝多芬另寫有《月光奏鳴曲》但不是人們所指的《月光曲》。
附:熱情奏鳴曲創作
興德勒有一次向貝多芬問起《D小調奏鳴曲》(作品31之 2)和《F小調奏鳴曲》(作品57號)的內容時,貝多芬的回答是:請讀莎士比亞的《暴風雨》。因此前者被稱為《暴風雨奏鳴曲》,而后者則由漢堡樂譜出版商克蘭茨(1789—1870)加上了《熱情奏鳴曲》的標題。(另一說,熱情的標題是由德國鋼琴家、小提琴家、作曲家和指揮家賴內刻(1824—1910)所加,這似乎是沒有根據的。)熱情的標題沒有貝多芬的認可,但用于這部英雄豪邁、氣勢磅礴的作品,是相當恰切的。無產階級革命導師列寧有一次在莫斯科聽到俄國作曲家和指揮家多勃洛文(1894—1953)演奏這首奏鳴曲后,說道:我不知道還有比《熱情奏鳴曲》更好的東西,我愿每天都聽一聽。這是絕妙的、前所未有的音樂。我總帶著也許是幼稚的夸耀想:人們能夠創造怎樣的奇跡啊!1870年十月三十日,巴黎在普法戰爭中已經被普魯士軍隊包圍三個多月了。設在凡爾賽的普魯士國王威廉的大本營里,鐵血宰相俾斯麥正同法國資產階級政府首腦梯也爾談判停戰條件。這天晚上,曾任德國駐意大利大使的格臺爾,在凡爾賽的一架破舊不堪的鋼琴上,為俾斯麥演奏了《熱情奏鳴曲》。俾斯麥聽了最后一個樂章后說:這是整個一代人斗爭的嚎哭。他是從一個嗜血成性的野心家立場來領會貝多芬的熱情的。他曾說過:要是我能常聽這個曲子,我的勇氣將不會枯竭,因為貝多芬最適合我的神經。貝多芬在1801年六月二十九日說過:我的藝術用以改善可憐的人們的命運。貝多芬如果地下有知,聽說他的音樂為俾斯麥利用,他一定是死不暝目的。
芭蕾與No.7
瓦格納稱貝多芬的《第七交響曲》為舞蹈的極致、最高形式的舞蹈、按照理想形式的身體運動的最妙的體現。1938年,俄國舞劇編導馬辛把這部交響曲編成了芭蕾舞,用來表現一個寓言式的故事情節——世界的創造和毀滅:第一樂章:創造——在創造精神的指引下,混沌世界變成了植物和動物的有秩序的住所。出現了男人和女人,還有危險的蛇。第二樂章:大地——地球上出現了憎恨和強暴。一群男人和女人哀悼著被謀殺的少年。第三樂章:天空——天空中的神和女神對大地上的騷亂無動于衷,依然盡情歡樂。第四樂章:酒色和毀滅——人們沉湎于酒色。神看見他們惡劣地模仿上界的歡樂,因為憤怒而用火毀滅了世界。1938年5月,這出舞劇由巴西爾的俄國芭蕾舞團在摩納哥的蒙特卡洛作了第一次演出。
欣然忘食的夜餐
一天,貝多芬來到一家飯館用餐。點過菜后,他突然來了靈感,便順手抄起餐桌上的菜譜,在菜譜的背面作起曲來。不一會兒,他就完全沉浸在美妙的旋律之中了。侍者看到貝多芬那十分投入的樣子,便不敢去打擾他,而打算等一會兒再給他上菜。大約一個小時之后,侍者終于來到貝多芬身邊:先生,上菜嗎?貝多芬如同剛從夢中驚醒一般,立刻掏錢結賬。侍者如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先生,您還沒吃飯呢!不!我確信我已經吃過了。貝多芬根本聽不進侍者的一再解釋,他照菜單上的定價付款之后,抓起寫滿音符的菜譜,沖出了飯館。
日有進境
晚年的貝多芬有一次聽到一位朋友彈奏他的《c小調三十二變奏曲》。聽了一會兒,他問道:這是誰的作品?你的。朋友回答說。我的?這么笨拙的曲子會是我寫的?然后又補充了一句:啊,當年的貝多芬簡直是個傻瓜!歌德評論席勒的話,完全適用于貝多芬:他每星期都在變化,在成長。我每次看到他時,總覺得他的知識、學問和見解比上一次進步了。有一時期,貝多芬甚至想毀掉他青年時期所作的歌曲《阿黛萊苔》和《降E大調七重奏》(作品20號)。這絕不是偶然的,像貝多芬這樣,真可以說是五十而知四十九之非了。
令敵手剽竊無門
貝多芬在18歲時(1788年)和波恩的勃勞寧一家交上了朋友,這一家的女兒埃雷奧諾勒(1772-1841)和兒子羅倫茨(1777-1798)跟貝多芬學習鋼琴。1792年11月,貝多芬離開波恩去維也納。由于離別前發生了一場爭吵,貝多芬到了維也納以后有一年沒有和埃雷奧諾勒通過信。1793年,他把在維也納出版的第一部作品(其中一部分是在波恩寫的)題獻給了埃雷奧諾勒。這部作品就是以莫扎特的歌劇《費加羅的婚禮》第一幕中費加羅的詠嘆調為主題的小提琴和鋼琴變奏曲。1793年11月2日,貝多芬寫給埃雷奧諾勒的信里,在談到尾聲中鋼琴部分技術艱難的顫音時說:維也納有些人在晚上聽了我的即興演奏后,第二天就會把我的風格上有某些特色的東西記錄下來,算作他們自己的東西而沾沾自喜。要是我沒有看穿他們的這種行徑,我是不會寫這類曲子的。我知道他們的曲譜很快就要出版,所以我決定先發制人。但我還有另一個理由:我想難倒那些維也納鋼琴家,其中有幾個是我的死敵。我要用這個來回敬他們,因為我料到,我的變奏曲將會到處和那些所謂的先生們狹路相逢,使他們顯出一副狼狽相。不久以后,貝多芬在大庭廣眾之下演奏了這個曲子,顯示了他那高超的鋼琴技巧。
貝多芬與前輩
交響樂之父海頓曾是貝多芬的恩師,但這對師生之間由于見解不同,常常發生不和。海頓十分欣賞貝多芬的才華,但無法容忍貝多芬那種大膽的創新精神和桀驁不馴的性格。因此,兩人的分手是遲早的事情。
貝多芬的朋友
美爾策爾(1772—1838),以發明和制造機械樂器著稱于世。1813年秋,貝多芬為美爾策爾發明的萬能琴(即機械樂隊)寫作了一部戰爭交響曲,題為《威靈頓的勝利》或《維多利亞之戰》,描寫同年6月21日英將威靈頓在西班牙北部城市維多利亞大敗拿破侖的場景。美爾策爾曾經在溫克爾(1776—1826)發明的基礎上,創制了今天通用的節拍器。貝多芬首先采用,并按照它每分鐘所打的拍數來標明自己作品的速度。貝多芬的助聽器,也是1810年左右美爾策爾為他制作的。有一次,貝多芬在送美爾策爾出行時,寫了首富于風趣的卡農,來歌頌拍節機的創制者。這首象征貝多芬和美爾策爾之間友誼的卡農,后來被貝多芬選進了他的第八交響曲(作品93號),成為第二樂章的主題。
申德勒是貝多芬晚年的密友。
貝多芬雕塑
《貝多芬》,銅像,作者埃米爾·安托萬·布德爾,創作于1888年。 貝多芬是德國偉大的音樂家,一生創作了大量不朽的音樂篇章。他在1820年時雙耳失聰,然而命運征服不了這個堅強的人,這個在藝術上反封建反專制、為自由和解放而頑強奮斗的戰士,還繼續創作了大量充滿激情的樂曲,為全人類留下了珍貴的文化遺產。布德爾十分熱愛貝多芬的音樂,在這件貝多芬的青銅頭像中傾注了極大的熱情。由于創作這件作品時,他仍在羅丹工作室工作,所以風格上與羅丹有些相似之處。整個雕塑充滿激情,線條粗獷,富于浪漫主義情調。雕像中的貝多芬似低頭冥想,又象是在專心演奏。作者善于抓住最能體現音樂家個性的外形特點加以詳細刻畫,比如貝多芬那亂蓬蓬如雄師般的頭發、緊閉的嘴唇、微簇的眉頭和下垂的眼瞼,甚至還有他不太美的大鼻子,這些都充分顯示了作曲家內心巨大的熱情,和即將爆發的力量。在雕像的底座,作者還刻了一句話:為人類釀造美酒的酒神,以表達他對貝多芬的景仰之情。布德爾在不同時期共為貝多芬創作了12件不同的雕塑作品,其中這一件是最為出色的。
慘遭鞭笞的童年
貝多芬一七七零年十二月十六日出生于德國科隆附近萊茵河畔的波恩。他的父親約翰庸庸碌碌,嗜酒如命,童年時代貝多芬毫無幸福可言。
他的父親希望兒子成為第二個神童,以便讓他享受榮華富貴,所以強迫他學習洋琴,稍有不遂,即遭毒打。就在這樣凄慘痛苦的命運下,貝多芬度過了童年。貝多芬天賦過人,再加上后天刻苦的磨練,水平愈來愈高,連他的老師都自嘆不如。
十二歲時貝多芬受聘為宮廷古鋼琴與風琴樂師,也負起了養家責任。在宮廷中貝多芬逐漸受到重視,但他心懷遠大,在一七八七年遠赴維也納投拜莫扎特。但很不幸,他的母親在波昂病危,回家不久,母親就逝世了。這對貝多芬打擊很大,他又在波昂待了五年。為了實現理想,貝多芬于一七九二年再度前往維也納。此次華德斯坦伯爵援助甚多,為了報答,貝多芬日后寫出了鋼琴奏鳴曲作品五十三首獻給了華德斯坦。
到了維也納,貝多芬受教于海頓門下一年,又向申克、阿布雷茲貝格與薩里耶里等名師求教,尤其是后者,他學了有十年之久。
掙脫束縛 追求自由
貝多芬在維也納舉行了第一次音樂會,當時他親自彈奏自己寫作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維也納市民為之折服,他也因此名聞遐邇。
他的《第一號交響曲》是后來才作的,同年他又出版了三首鋼琴三重奏貝多芬也奠定演奏者與作曲家的雙重聲譽。
此后五年,他又寫作了第一號到第十一號鋼琴奏鳴曲。以及第一號到第三號鋼琴協奏曲。一七九九年貝多芬又完成了《第一號交響曲》。他憑著神奇的想像力,接連寫作了震驚樂壇的名作。在這些作品中,彌漫著生命的歡愉與熱情,而且表現了空前的自由意境,突破了連莫扎特都束縛的嚴格形式。
貝多芬在一帆風順之際,聲名如日中天,然而不幸的命運降臨到他身上——他有了耳聾的疾病。
聽不見聲音的巨人
這是很殘酷的打擊,為了怕人發覺他耳聾,貝多芬逐漸離群索居,自己變得愈來愈孤僻。
而在此時,他與一名十七歲少女朱麗葉塔·古奇阿帝相戀。著名的十四號鋼琴奏鳴曲「月光」就是他們相戀的作品。
一八零二年貝多芬遷到離維也納車程一小時的海利金寧靜村莊作曲,他在那里完成了第二號交響曲。但耳疾惡化使他痛苦萬分,因而他寫下了海利根施塔特遺書,陳述悲慘遭遇與不幸。后來貝多芬又因康德的哲學觀重建信心。要忘掉自己的不幸,最好的方法就是埋頭苦干。此時他回到維也納,樂思泉涌,一八零三年寫出了雷霆萬鈞的《第三交響曲》。此曲原想獻給拿破侖,但因拿破侖加冕稱帝,貝多芬憤而涂掉拿破侖的名字,改稱為《英雄交響曲》。
同年,貝多芬又寫作了極出色的第九號小提琴奏鳴曲《克羅采》。一八零四年完成第二十一號鋼琴奏鳴曲《華德斯坦》。隔年又接著完成第二十三號鋼琴奏鳴曲《熱情》與獨一無二的歌劇《費黛里歐》。在這一連串作品中他表現出真正的功力,如《華德斯坦》與《熱情》使世人如癡如醉。一八零六年他又作出《第四號鋼琴協奏曲》和《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一八零八年
貝多芬同時發表了第五號交響曲《命運》與第六號交響曲《田園》。一八零九年完成第五鋼琴協奏曲「皇帝」。這些全是永垂不朽的杰作。
藏著熱情的火山
貝多芬的內心蘊藏著無窮的感情,細膩、超凡、和諧、十全十美。貝多芬有意將自己的意念放在曲子中。如第五號《命運》,一開始的動機就是命運之神用力敲門,第六號《田園》更可察覺出貝多芬有意對大自然的描繪第一樂章他即標明了令人心曠神怡的鄉間字眼。
一八零九年
拿破侖攻占維也納,王子公孫紛紛逃難,貝多芬經濟陷入困境。在戰火彌漫的日子里,他依然留在維也納,苦心創作,他的《皇帝》協奏曲就是在隆隆炮聲中寫出的。
由于《命運》與《田園》首次演奏并未獲得維也納人民的青睞,貝多芬有心離去前往德國,但因魯道夫公爵、羅伯高維茲王子與金斯基公爵三人極力挽留,他才留下。日后,貝多芬寫作《大公鋼琴三重奏》題獻給這些恩人。
段樂聲飛入平常百姓家
自法國革命后歐洲空氣為之一新,個人自由與人權因而確定。貝多芬亦把音樂平民化了,將音樂從貴族中帶入全民化。貝多芬的成就,功垂百世。
拿破侖兵敗,維也納又恢復歡樂的氣氛。一八一二年貝多芬在傷兵救濟音樂會上首演《第七號交響曲》與《第八號交響曲》,非常轟動。他又博得維也納人民的尊敬。
貝多芬從一八零四年到一八一四年之間,肉體蒙受失聰的慘境,但在這十一年的歲月里,他的創作豐富,歷史價值史無前例。他寫出了人類音樂寶藏中光芒萬丈的珍品。
他的《第七號交響曲》沒有標題,華格納認為這首曲子是舞蹈的象征,尤其是熱情奔放的終樂章。《第八號交響曲》是他九大交響曲中最明朗、最爽快的曲子,以達觀而超然的態度瀏覽人生。
貝多芬的第三段人生起自一八一五年。那時他已屆壯年對人生有更透徹的領悟,此后寫作的音樂,除了震古鑠今的第九號交響曲《合唱》和《莊嚴彌撒曲》外,全是鋼琴奏鳴曲和弦樂四重奏曲,這全是有內在的與深邃的精神意境。
樂圣不擅人間事
由于弟弟卡爾一八一四年去世,貝多芬又負起了監護養育侄兒的責任。但領養過程與事后侄兒給他帶來的問題讓他吃了不少苦頭。總之他無法將愛心轉移到他侄兒身上。貝多芬對與人如何相處的道理完全崩潰。
樂圣貝多芬變得更加消沈,同時身體狀況更加嚴重,經濟十分拮據。那時他正全力創作兩大作品--《莊嚴彌撒曲》和《第九交響曲》。尤其前曲是為了魯道夫被任命為大主教登基典禮時演奏的使用。正因責任重大,他花了約五年的時光,在一八二三年完成。隔年五月七日他的《第九號交響曲》首演,將他的聲望又推到新頂點。
《第九號交響曲》的歡樂頌合唱是采自席勒的詩《歡樂頌》。他早年就有此念頭,經過了三十二年終達成心愿。《第九號交響曲》的成功為他帶來了一生最大的榮耀與歡欣。
《第九號交響曲》預演時貝多芬親自指揮,但因耳聾無法進行,秩序大亂,因此正式公演時由烏姆勞夫指揮。貝多芬仍在舞臺上背對聽眾指導。當全曲演奏甫畢,聽眾深受感動,高聲歡呼,掌聲如雷,但貝多芬毫無知覺,還是經過演出者的提醒,他才看到了感人的場面,含淚答禮。
這是貝多芬最后一次公開露面,他在不知不覺下患了肝病,時日就度過在病情益漸嚴重的日子里。他那即將遠離塵世的心靈,反而趨于寧靜。這時貝多芬好像在稀薄,純凈的高空中,俯視自己即將拋開的世界。寫作了五首最后的弦樂四重奏曲。這些室內樂是他最后的作品,也是貝多芬留給世人的遺囑。對萬世證明精神可以克服痛苦,甚至可以克服死亡。
最后的春雷響起了
貝多芬的余生已經不多,單是一八二六年就動了四次手術,但病情未見好轉。一八二七年三月二十六日下午,維也納突然下了一場大風雪,伴著震耳欲聾的春雷,此時貝多芬握緊右拳,咽下了最后一口氣。
貝多芬的葬禮在三月二十九日舉行,約有兩萬名以上的維也納市民參加護送到舉行追悼彌撒的雅瑟爾教堂......
貝多芬名言
1、智慧,勤勞和天才,高于顯貴和富有。
2、卓越的人的一大優點是:在不利和艱難的遭遇里百折不撓。
3、對你們的孩子要教之以德性,只有德性,而不是金錢,才能使人幸福,這是我的經驗之談。
4、把德性教給你們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錢。這是我的經驗之談。
5、我的箴言始終是:無日不動筆;如果我有時讓藝術之神瞌睡,也只為要使它醒后更興奮。
6、我愿證明,凡是行為善良與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擔當患難。
7、我的想法正如伏爾泰所說蒼蠅的幾口叮咬并不能阻止駿馬的前進。這些蠢人,就讓他們去誹謗吧,他們的風言風語決不能賦予任何人不朽,更不能抹去那些命定輝煌的人們的不朽。
8、在過去的那些音樂家中,只有亨德爾和巴赫是有天賦的。我的心深深地為巴赫,這位和諧之父那崇高而偉大的藝術所震動。我過去一直是莫扎特最熱烈的崇拜者之一,我現在和將來仍將是如此,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我認為您的作品在所有其它劇作之上,每當我聽到您的新作就心花怒放,并且對它比對我自己的作品還要感興趣:總之,我傾佩您并熱愛您……您將永遠是我最敬佩的當代人,如果您能給我寫幾行字、給予我莫大的快樂,我將感到寬慰,藝術將所有人匯集在一起,特別是那些真正的藝術家,您或許容我把自己也歸于這類人的行列中。
9、自由和進步是藝術的目標,就如同整個生命的目標,如果我們這些現代人不像我們的祖輩那樣堅定的話,文明的精粹在許多方面就得不到發揚。 10、我沒有校改曲子的習慣(一旦完成后),我從來不這樣做,因為我深信即便是部分的改動也會令作品變質。
11、我為什么要作曲?——在我內心的東西必須將它釋放出來,這就是我作曲的原因。
12、脫離鋼琴作曲是需要的……漸漸地就有了準確表達我們愿望和感受的能力,這對崇高的人類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13、我純正的教堂音樂應該只由人聲來演繹,除了《格洛麗亞》或其它此類作品,這就是我為什么偏愛《帕萊斯特里亞》;但是如果不把握宗教的思想和觀點而以此來限制則是荒謬的。
14、根據我一貫的作曲方式,即使是寫器樂曲,我眼前總有一個整體。
15、信不信當靈感向我說話時我想到的是一把圣琴,我把它的口授聽寫下來?
16、那些立身揚名出類拔萃的,他們憑借的力量是德行,而這也正是我的力量。
17、痛苦能夠毀滅人,受苦的人也能把痛苦毀滅。創造就需苦難,苦難是上帝的禮物。卓越的人一大優點是:在不利與艱難的遭遇里百折不撓。
18、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這絕對辦不到。
19、成名的藝術家反為盛名所拘束,所以他們最早的作品往往是最好的。
20、我的藝術應當只為貧苦的人造福。啊,多么幸福的時刻啊!當我能接近這地步時,我該多么幸福啊!
21、患難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殺的,除了藝術以外也是道德。
22、生活這樣美好,活它一輩子吧!
23、音樂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學更高的啟示,誰能了解我的音樂,誰便能超越常人無以擺脫的苦難。
貝多芬作品年表
貝多芬作品年表
1782——1783年發表《變奏進行曲》、三首鋼琴奏鳴曲、賦格曲等
1785年,拜李斯特為小提琴老師。創作三首鋼琴四重奏。
1787——1789年創作《f小調前奏曲》、兩首前奏曲等
1790年創作《騎士芭蕾》(獻給華爾斯坦。1791年3 月6日)
1792——1795年創作作品第1,2 ,3,87,103,19,46,129等。
1795年在維也納第一次演奏自己作品。三首鋼琴三重奏出版。
1796——1797年創作《降E大調弦樂五重奏》(作品第4號)、兩首鋼琴和大提琴奏鳴曲(作品第5號)以及作。
1798(聽覺漸弱)——1799年創作作品第9,10,11,12,13(《悲愴鋼琴奏鳴曲》),14,20和21號(《第一交響曲》)。
1800——1801年創作作品第17,18,22,23,24,26,27,28,29,37(《第三鋼琴協奏曲》),43,85,51(2),49號。
1802年創作作品第30,31,33,34,35,40(《G大調浪漫曲》),50(《F大調浪漫曲》)和36號(《第二交響曲》)。
1803——1804年創作《第三交響曲》,進入創作的成熟期。
1804年改原獻給拿破侖的《第三交響曲》為《英雄交響曲》。1805年4月7日首次公演《英雄交響曲》。
1804——1805年創作作品第32,53 ,54,57,56和72號。
1806年1806年12月23日首次演奏《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創作《第四鋼琴協奏曲》、三首弦樂四重奏(作品第59號)和《田園交響曲》。
1807——1808年創作《第五(命運)交響曲》、《第六(田園)交響曲》及作品第62,69,70,80和86號。
1809——1810年創作《第五(皇帝)鋼琴協奏曲》、
《埃格蒙特》及作品第74、76、77、78、79、81(a),即《鋼琴奏鳴曲》,75,83和95號。
1811——1812年著名鋼琴曲:《致愛麗絲》(獻給愛麗絲)創作《第七交響曲》、《第八交響曲》,及作品地96,97,113和117號。
1813年12月8日寫完《威靈頓的勝利》
1813——1814年創作作品第89,90,94,115,118,116,91,136號。
1815——1816年創作作品第98,101,102,112,108號。
1817年創作作品《五重奏賦格》(第137號)。
1818年創作作品《B大調鋼琴奏鳴曲》(第106號)
1819年開始寫《莊嚴彌撒》。
1821年創作第110號鋼琴奏鳴曲。
1820——1822年創作作品第109,111,119,121(a),124,120號。
1823年《莊嚴彌撒》完成。
1824年《第九交響曲》完成。創作《弦樂四重奏》(作品第127號)。
1825年創作最后幾首弦樂四重奏。4月在維也納凱倫特納托爾劇院首演《第九交響曲》5月8日正式演出。
1826年計劃寫作《第十交響曲》,重病。
1827年3月26日去世。
貝多芬作品目錄
作品類型作品名原名作品編號創作時間
交響曲第一交響曲Symphonie No.1 Op.21 1794--1796 C大調
交響曲第二交響曲Symphonie No.2 Op.36 1801-1802.10 D大調
交響曲第三交響曲(英雄)Symphonie No.3 OP.55 1803-1804 降E大調
交響曲第四交響曲Symphonie No.4 Op.60 1806.1 降B大調
交響曲第五交響曲(命運)Symphonie No.5 Op.67 1804-1808 C小調
交響曲第六交響曲(田園)Symphonie No.6 Op.68 1807---1808 F大調
交響曲第七交響曲Symphonie No.7 Op.92 1811-1812.6 A大調?
交響曲第八交響曲Symphonie No.8 Op.93 1811-1812.10 F大調
交響曲第九交響曲(合唱)Symphonie No.9 Op.125 1824.2 D小調
交響曲第十交響曲Symphonie No.10 遺稿
交響曲戰爭交響曲Wellingtons Sieg Op.91 1813 D大調
序曲艾格蒙特Egmond 1809
序曲科里奧蘭Coriolanus Overture Op.93 1807 C大調
舞劇普羅米修斯的生民The Creatures of Prometheus Op.43 1800-1801
序曲向大廈獻禮The Consecration of the house Op.124 1822 C大調
序曲命名日慶典序曲Ouverture NamensfeierOp.115 1814 C大調
序曲萊昂諾拉(三首)
雅典的廢墟The ruins of Athens Op.113
12首小步舞曲12Menuette WoO.7 1795
舞曲12首德國舞曲12 Dertsche Tanze WoO.8 1795
12首對舞曲12 Kontratanze WoO.14 1800-1802
舞曲6首蘭德勒舞曲6 Landlerische Tanze WoO.15 1802 D大調
11首維也納舞曲11 Wienertanze WoO.17 1818-1820
慶賀小步舞曲Grarulations Menuett WoO.3 1822
進行曲為樂隊而作的進行曲(6首) Marsh for Orchetra WoO.18-22,24,29 1809-1810
協奏曲第一鋼琴協奏曲Pinao Concertos No.1 Op.15 1796 C大調
協奏曲第二鋼琴協奏曲Pinao Concertos No.2 Op.19 1794-1795 降B大調
協奏曲第三鋼琴協奏曲Pinao Concertos No.3 Op.37 1800 C小調
協奏曲第四鋼琴協奏曲Pinao Concertos No.4 Op.58 1805-1806 G大調
協奏曲第五鋼琴協奏曲Pinao Concertos No.5 Op.78 降E大調
協奏曲第六鋼琴協奏曲Pinao Concertos in D Op.61 1807
協奏曲鋼琴協奏曲Pinao Concertos in E flat WoO.4 1784
回旋曲鋼琴與樂隊的降B大調回旋曲Rondo for Pinao and Orchestra in B flat WoO.6 1795
幻想曲合唱幻想曲Fantasie fur Klavier,Chor Und Orchester Op.80 1808 C小調
協奏曲為小提琴,大提琴,鋼琴三重奏Triple Concerto for vilin Cello and Piano Op.56 1803-1804
C大調
小提琴協奏曲Violin Concerto Op.61 1806 D大調
浪漫曲浪漫曲兩首2 Romances Op.40 1802-1803 C大調
小夜曲小夜曲兩首2 Sereenades Op.8,Op.25 1796-11797 D大調
重奏管樂8重奏Wind Octet Op.103 1792 G小調
重奏管樂7重奏Wind Septet Op.20 1796-1800 降E大調
重奏管樂6重奏Wind Sextet Op.71 1796-1797 降E大調
重奏管樂6重奏Wind Sextet Op.81b 1794-1795 降E大調
重奏管樂5重奏Wind quintet Op.16 1796-1797
重奏弦樂5重奏(3首) String quintets O.p4.29.104 1800-1801 C大調
重奏第一號弦樂4重奏Steing quartet No.1 Op.18.1 1799.6 F大調
重奏第二號弦樂4重奏Steing quartet No.2 Op.18.2 G大調鋼琴花園
重奏第三號弦樂4重奏Steing quartet No.3 Op.18.3 D大調
重奏第四號弦樂4重奏Steing quartet No.4 Op.18.4 1795 C小調
重奏第五號弦樂4重奏Steing quartet No.5 Op.18.5 A大調
重奏第六號弦樂4重奏Steing quartet No.6 Op.18.6 降B大調
重奏第七號弦樂4重奏Steing quartet No.7 Op.59.1 1806 F大調
重奏第八號弦樂4重奏Steing quartet No.8 Op.59.2 1806 E小調
重奏第九號弦樂4重奏Steing quartet No.9 Op.59.3 1806 C大調
重奏第十號弦樂4重奏Steing quartet No.10 Op.74 1809 降E大調
重奏第十一號弦樂4重奏Steing quartet No.11 Op.95 1810 F小調
重奏第十二號弦樂4重奏Steing quartet No.12 Op.127 1823 降E大調
重奏第十三號弦樂4重奏Steing quartet No.13 Op.130 1825 降B大調
重奏第十四號弦樂4重奏Steing quartet No.14 Op.131 1826 升C小調
重奏第十五號弦樂4重奏Steing quartet No.15 Op.132 1824-1825 A小調
重奏第十六號弦樂4重奏Steing quartet No.16 Op.135 1826.1 F大調
大賦格曲Grosse Fugue in B flat Op.133 降B大調
重奏弦樂4重奏String quartet in F Hess 34 1801-1802 F大調
重奏鋼琴4重奏Piano qiartets WoO.36 1785 重奏第一號弦樂3重奏String Trio No.1 Op.3 1796 降
E大調
重奏第二號弦樂3重奏String trio No.2 Op.8 1796-1797 D大調
重奏第三號弦樂3重奏String trio No.3 Op.9..1 1796-1798 G 大調
重奏第四號弦樂3重奏String trio No.4 Op.9.2 1796-1798 D大調
重奏第五號弦樂3重奏String trio No.5 Op.9.3 1796-1798 C小調
重奏第一鋼琴3重奏Piano trio No.1 Op.1.1 1792 降E大調
重奏第二鋼琴3重奏Piano trio No.2 Op.1.2 1793-1794 G大調
重奏第三鋼琴3重奏Piano trio No.3 Op.1.3 1793-1794 C小調
重奏第四鋼琴3重奏Piano trio No.4 Op.11 1798 降B大調
重奏第五鋼琴3重奏Piano trio No.5 重奏第六鋼琴3重奏Piano trio No.6 Op.70.2 1808 降E大調
重奏第七鋼琴3重奏(大公)Piano trio No.7 Op.97 1811 降B大調
重奏第八鋼琴3重奏Piano trio No.8 WoD.39 降B大調
重奏第九鋼琴3重奏Piano trio No.9 WoD.38 1790-1791 降E大調
重奏第十鋼琴3重奏Piano trio in E flat No.10 Op.44 1792 降E大調
重奏第十一鋼琴3重奏Piano trio in G No.11 Op.121a 1803 G小調
重奏第十二鋼琴3重奏Piano trio in E flat No.12 Op.38 1802-1803 降E大調
重奏鋼琴3重奏Piano trio No.D D大調
重奏木管3重奏Woodwind trio in C Op.87 1794 C大調
重奏3重奏Trio in G WoD.37 1790 G大調重奏2重奏String duo in E flat WoD.32 1795-1798 降E大
調奏鳴曲圓號奏鳴曲Horn Sonata in F Op.17 1800 F大調
主題與變奏6首6 Tema Con Variazioni Op.105 1817-1818 重奏長笛2重奏Flute duo in G WoD.26
1792 G大調
重奏木管2重奏3 Woodwind duos WoD.27 1792 C大調
變奏曲根據歌劇<唐璜>主題的變奏曲12 Variationen uber das Thema La ci darem la manoaus
der Oper Don Giovanni Von W.A.Mozart WoD.28 1797
變奏曲根據<費加羅的婚禮>主題的變奏曲12 Variationen uber das Thema Se Vuol ballare,Signor
continoaus der Oper Le nozze di FigaroVon W.A.Mozart WoD.40 1792-1793 F大調
奏鳴曲第一大提琴奏鳴曲Cello Sonata No.1 Op.5.1 1796-1797 F大調
奏鳴曲第二大提琴奏鳴曲Cello Sonata No.2 Op.5.2 G小調
奏鳴曲第三大提琴奏鳴曲Cello Sonata No.3 Op.69 1808 A大調奏鳴曲第四大提琴奏鳴曲Cello
Sonata No.4 Op.102.1 1815 G大調
奏鳴曲第五大提琴奏鳴曲Cello Sonata No.5 Op.102.2 1815 D大調
變奏曲為大提琴和鋼琴而作的變奏曲Variationens for Cello and Piano G大調
變奏曲根據<馬卡布的猶大>主題的變奏曲12 Variationen uber das Thema See the Conquering
heroaus Judas MaccabeusVon G. F. Handel WoD.45 1796 G大調
變奏曲根據<魔笛>主題的變奏曲7段7 Variationen uber das Thema Bei Mannern,Selche Liebe
逝世及死因
《第九交響曲》之后的1825/26兩年,貝多芬集中精力創作弦樂四重奏,完成了12到16號5首作品,還有一部大賦格,而其中的最后一首弦樂四重奏Op.135,是貝多芬的遺作。但可惜天不予壽,1826年貝多芬在跟兄弟爭吵后回家,在路上他著涼了。26年12月他帶著侄子去格內森道夫旅行,希望身體好轉。可惜旅行下來,他得到的卻是肺炎。后來加上慢性肝腸的疾病,又驚聞侄子試圖自殺的消息,使得他的健康迅速惡化。雖然如此,他想自己還是能再寫一些音樂的,他說:我只希望自己能給這個世界一些美好的音樂,然后就像一個老頑童一樣,在各位體面的先生面前了結塵世上的事。
貝多芬在1827年1月3日立下遺囑,3月份健康明顯惡化。這一年他為肝硬化動了4次手術。在他臥床之時,醫生安德雷阿斯·瓦烏希(Dr. Andreas Wawruch)給了他75瓶藥。雖然后世并不知道藥方是什么,但辛德勒說到,正是瓦烏希用藥物摧殘貝多芬,而貝多芬也對醫生失去信心。當時一位德國指揮家費迪南·希勒,年方15歲,去看訪彌留之際的貝多芬。他說道,3月20日時貝多芬曾說:我想我得準備上去了。
1827年3月26日17:45貝多芬逝世。費迪南·希勒在貝多芬頭上取下一縷頭發。葬禮于29日舉行。對貝多芬早逝的原因,眾說紛紜。當時的醫生下結論,死因是肝硬化。有人認為他是死于梅毒。而貝多芬的頭發則成了了解其死因的重要線索。這縷頭發一直由希勒家族保存到20世紀。到了1943年,丹麥醫生凱·亞歷山大·弗萊明(Kay Alexander Fremming)醫治躲避納粹的猶太人,他的病人以頭發為診金,因而頭發易手。
洛杉磯的精神化學公司為貝多芬的頭發作過放射—免疫測試,以確定貝多芬在最后幾個月內是否服用過止痛劑,如阿片制劑。但是測試結果為陰性,即是這些樣本不含嗎啡之類的鴉片。
伊利諾伊州的HRI & Pfeiffer研究中心威廉·瓦施博士為貝多芬遺留下來的頭發進行金屬化驗,結果顯示,發中鉛含量很高。雖然這一發現對梅毒致死的推測有一定的支持作用,但是現在普遍認為,這是由于當時工業污染了多瑙河的魚,而貝多芬又很喜歡吃該地段的魚,因此魚體內的鉛在其身上沉積。并非是貝多芬為了治療梅毒而將含鉛的藥物服用到體內所致。貝多芬性格方面狂躁,生理方面受慢性腹瀉和腹痛的折磨,甚至是其死亡,都可能是由鉛引起的。
貝多芬為原型的小說
《約翰·克里斯朵夫》,作者羅曼·羅蘭(1866—1944年),是法國著名小說家、劇作家和評論家,出生于一個小職員家庭。他受家庭氛圍熏陶,酷愛音樂,并以一篇關于意大利歌劇起源的論文獲得博士學位。這部小說創作于1904年至1912年間,他因這部小說一舉成名,并獲得1915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喜愛。這部小說共有十卷,講述了主人公約翰·克里斯朵夫在充滿庸俗、傾軋的社會里的奮斗歷程。
貝多芬的故事(月光曲)
200多年前,德國有個音樂家叫貝多芬,他譜寫了許多著名的樂曲。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鋼琴曲叫《月光曲》,傳說是這樣譜成的。
有一年秋天,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來到萊茵河邊的一個小鎮上。一天夜晚,他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聽到斷斷續續的鋼琴聲從一所茅屋里傳出來,彈的正是他的曲子。
貝多芬走近茅屋,琴聲突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談話。一個姑娘說:這首曲子多難彈啊!我只聽別人彈過幾遍,總是記不住該怎樣彈。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的,那有多好啊!一個男的說:是啊,可是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了,咱們又太窮。姑娘說: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
貝多芬聽到這里,推開門,輕輕地走了進去。茅屋里點著一支蠟燭。在微弱的燭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舊鋼琴,前面坐著一個十六七歲的姑娘,臉很清秀,可是眼睛失明了。
皮鞋匠看見進來個陌生人,站起來問:先生,您找誰?走錯門了吧?貝多芬說:不,我是來彈一首曲子給這位姑娘聽的。
姑娘連忙站起來讓座。貝多芬坐在鋼琴前面,彈起盲姑娘剛才彈的那首曲子。盲姑娘聽得入了神,一曲彈完,她激動地說: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
貝多芬沒有回答,他問盲姑娘:您愛聽嗎?我再給您彈一首吧。
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月光照進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清幽。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倆,借著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鍵。
皮鞋匠靜靜地聽著。他好像面對著大海,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滿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風,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涌過來……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靜的臉上,照著她睜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涌的大海。
兄妹倆被美妙的琴聲陶醉了。等他們蘇醒過來,貝多芬早已離開了。他飛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剛才彈的曲子——《月光曲》記錄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