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中的一位家長向記者介紹,陳潔跟郎朗是一個學校畢業的,“水平不比郎朗差,還很漂亮”。陳潔曾被美國權威音樂網站KDFC評選為2008年30位30歲以下的最杰出的古典明星之一,是除郎朗和李云迪外第3個在國際上被認可的“中國古典音樂驕子”,“有著令人激動的技術與激情”。獨奏會結束,陳潔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專訪。這個從8歲開始就遠離家鄉學琴的“天才”說,她其實并不贊成家長“逼”孩子練琴,“除非孩子自己喜歡,否則真沒必要”。
完全“沒背景”的鋼琴天才
在到上海音樂學院附小學習前,陳潔自稱是一個“廣東土著”。她祖籍廣東梅縣,從小在廣東韶關生活。
3歲那年,聽到鄰居家傳出的鋼琴聲,小女孩吵著讓父母也給自己買一架鋼琴。那時,工薪階層平均月薪大概四五百元,一架珠江牌的國產小立式鋼琴,售價高達四五千元。僅僅因為孩子喜歡,父母實在很難下狠心置辦這么一個大家伙回家。
陳潔父母都是理工科出身,對音樂“完全不懂”。在女兒的嘟囔聲里捱了幾天后,鄰居的一句話戳到了夫妻倆的“興奮點”,“不管學不學得好,鋼琴至少可以開發孩子的智力”。
出乎全家人意料的是,這部純粹當開發智力用的國產鋼琴竟改變了女兒的一生。凡是聽過一遍的曲子,3歲的陳潔都能自己摸索著彈出一首幾乎完全一樣的曲子來。那時的陳潔,沒學過樂理,看不懂音符,甚至連敲擊琴鍵的姿勢都不標準,她只會聽曲子,然后把聽到的彈出來。
這是一種少見的“天生絕對音準”。絕對音準一般是指小孩從小開始學習音樂,特別是樂器,經過多年的練習,對音準有一種自然的感知能力,無論你發任何音,他都能準確地說出音高。但像陳潔這樣,沒怎么練過自然就會的孩子,確實不多。
在音樂界,“音樂世家”比較容易出現這樣的“天才兒童”,而陳潔的“音準”,對于她的父母而言,完全是個“意外”。他們甚至都沒做好什么準備,只是在韶關這個小地方給她隨便找了幾個老師教教,“東找一個,西找一個的”。
“混”到8歲時,夫妻倆聽說上海有個全國招生的上音附小,就帶著陳潔去試試。上音附小的招生考試,是當時全國最難的小學入學音樂專業考試。當時要讓應招者彈4首曲子,經過初試、復試兩輪,還要考樂理和文化課。
為了備考,陳潔總是偷偷溜到學校邊上的上海音樂學院“蹭琴房”。一次練琴,被上音鋼琴系教授林爾耀聽到了。這個從來不帶小孩學琴的大學教授,第一次收了個“小徒弟”。
林爾耀算是陳潔的啟蒙老師。她終于開始系統地學習鋼琴。進入上音附小后,她開始了獨立生活。她在學校里住校,母親每隔大約一個月來上海看望她一次。
琴學得好,就可以放棄文化課?
陳潔告訴記者,從3歲到8歲,她完全是出于興趣“愉快地”練琴。但到了后來,“苦練”就成了習琴的一門必修課。這一點,對大多數孩子而言,都不容易。陳潔的手,背面白皙,手掌卻異常粗糙,布滿老繭,這是“狂練”后帶來的“副作用”。
“練著練著,總會覺得煩。”林爾耀對于這個“破格”收下的小徒弟非常嚴格,每次陳潔“回課”回得不好時,他總會輕輕地嘆口氣,耷拉著腦袋把身體斜靠在鋼琴旁。他的這個形象,至今仍印刻在陳潔的腦海中,每次練琴練煩了,林老師的形象就會浮現出來。有好幾次,看到老師身體不好,又認真給自己上課的情形,她難過得“快要哭出來”。
1998年,在老師的鼓動下,13歲的她報考了美國柯蒂斯音樂學院。這是全世界習樂者向往的圣地。全校只有100多名學生,每個學生都有全額獎學金和全年生活費資助。著名的青年鋼琴家郎朗在1997年進入這所學校學習。
柯蒂斯是一所大學本科院校,13歲的陳潔在那里上了8年學。最開始的幾年,她鋼琴專業課在柯蒂斯上,同時還要在費城的另一所中學里補上高中階段的文化課。
這與當下很多“少年天才”的成才路徑差異頗大。近年來,很多在藝術表演或者體育運動方面有特長的孩子,會在家長的精心安排、“鋪路”下,直接走上專業學習的路線,而放棄了文化課學習,或是短暫休學、或是徹底放棄學業,專職參加“選秀”比賽。
這樣的做法,陳潔并不認同。她告訴記者,在柯蒂斯期間,不論是學校方面還是她的父母,都堅持讓她在保持文化課成績優異的情況下同時學琴。最“慘”的時候,她在美國租住的房子里,從墻上到桌子上、地板上,到處都貼滿了寫著英文單詞的字帖。她不得不在高中課程和專業課程之間穿插著安排,“全天課都是滿的,高中文化課和專業課錯開來上。”
柯蒂斯為學生們創造了最佳的音樂學習環境,但也對學生的文化課要求極高。
剛入學那會兒,陳潔就被這所學校的“條件”給鎮住了。它能為鋼琴系的每一名學生提供一臺免費的施坦威三角鋼琴供其練琴用,它付錢讓學生們在校外租一間足夠放下這臺豪華鋼琴的大房子,它會在每個周三舉辦全校下午茶,為學生們提供一個社交平臺。但同時,它也要求學生們除音樂外,還有其他愛好。
陳潔其實提早就修完了所有的必修課學分,但在學校教務老師那里,她卻沒能順利過關。對方要求她再多學一些附加課程,比如化學、歷史、心理學、德語等。她還擅長西餐烹飪,“烤牛排從沒失敗過”。
為什么不回國呢?
有意思的是,向來不主張“為了參加選秀而放棄學業”的陳潔,本身頭上就頂著一圈又一圈的大賽獲獎光環。
2004年,19歲的陳潔在美國密蘇里南方國際鋼琴比賽上獲得青年組第一名的成績;當年10月,她便在卡耐基音樂廳舉辦了獨奏音樂會;還是這一年,她在美國明尼阿波利斯市獲得了E-國際鋼琴比賽的冠軍;此后,她又在美國15個城市舉行巡回演出;2005年,她在美國華盛頓國際鋼琴比賽中獲得第一名;在第十一屆以色列魯賓斯坦國際鋼琴大師賽中獲得第四名;在西班牙桑坦德爾國際鋼琴比賽中獲得第三名……
這些成績,都是歷年中國選手在上述賽事中獲得的最好成績。陳潔告訴記者,她把“比賽”看做是一個展示自己、與人交流的舞臺,“在完成學業的同時,參加一些比賽,對技能提高有幫助。”
一個出人意料的結局是,2011年,這個在國外拿獎拿到手軟的女孩,回國了。并且,她沒有成為一個自由藝術家,而是選擇到一所大學的音樂系任教——這所大學,名叫上海理工大學,是一所以理工科見長的院校,2011年9月剛剛籌建它的音樂系。
“我在想,如果能在這片荒蕪的土地上,播撒下一顆音樂的種子,會怎樣?”陳潔現在的工作,是從6000多個理工科學生中挑出一些音樂好苗子,組建一支室內樂團、一個音樂劇社。
在她眼中,理工科學生恰恰是最需要音樂滋養的一撥人,“國外很多科學家、工程師都有很深的音樂修養,我們中國缺少有創造性的人才,或許是因為人們太過專注于自身的專業,而忽視了專業以外其他美好的事物,比如音樂。”
她曾好幾次被人問起“為什么要回國”,而她的回答通常是一句反問“為什么不回國呢”?舞臺下坐著的那一群群“小觀眾”,就是陳潔決定回來的一個重要原因,“不是通過這里演一場,然后換個地方再演一場,而是通過教育,從根本上幫助孩子們成長。”
這個有著大眼睛、高鼻梁、尖下巴的標準美女,已經跨出了第一步。她在復旦大學舉辦的獨奏音樂會現場,還吸引來了一大批“工科男”,琴鍵間美妙的樂曲讓他們也不禁鼓掌和歡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