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年鋼琴家、中央音樂學院副教授袁芳與國際指揮大師祖賓·梅塔合作,加盟以色列愛樂樂團的中國巡演。15日上午,袁芳做客中新網《人物對話間》,與網友暢談古典音樂與現代審美。她表示,欣賞古典音樂能讓人心靈安寧,是不可錯過的生命旅程。
德國求學領略到原汁原味的古典音樂
袁芳高中畢業后赴德國求學8年,師從當代最著名的德奧派大師格哈德·奧匹茲,成為他的第一位中國弟子,并獲得慕尼黑音樂與戲劇學院的雙專業博士學位。她表示,德國的求學經歷是非常寶貴的。“我真正領悟了什么是原汁原味的古典音樂,我感受到了音樂的本原,知道它的根在哪里。我去觸摸、學習、研究它,并更加知道它的可貴之處在哪里。我非常喜歡聽一些古典音樂,德奧音樂作品帶給我很多感動,它正直、善良、勇敢、堅韌,并且能夠讓我反省自己,建立起一種哲思的、思辨的思維。”
談及自己的老師哈德·奧匹茲,袁芳的夸贊毫不吝嗇。“他是現在活著的德國鋼琴家里最偉大的。他可以任意和現在很棒的指揮家、作曲家溝通作品,對它們的版本、出版、特點、錄制,甚至背后的故事都有很多掌握。他對宗教、哲學、文學,甚至繪畫和建筑,都有豐厚的學習。這些注定他會成為一個不可替代的一個大師,我能夠從他身上學到特別寶貴的東西。”
古典音樂可以讓人心靈安寧
對于“欣賞古典音樂的意義”的提問,袁芳表示,音樂是一種精華,是一種幾百年被人認可、并且能夠流傳下來的和諧的價值觀。“對古典音樂要試著去聽,不要讓它只變成自己這一刻的享受。當然如果這一刻你很享受,感受到激動、害怕,或者開心、安慰,那也很好。但如果你能夠持續聽,就會感覺到音樂帶給你一些思考。音樂可以重復、長久地住在你的心里,可以讓你心靈安寧。”
袁芳強調,“有人說音樂讓自己獲得平靜的愉悅,有人說音樂讓自己聽到著迷。對于我而言,它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想古典音樂本身尤其是現場的魅力是任何一個人這一生一定要享受的一次旅程。”
古典音樂現在被很多父母選作胎教教程。針對此種現象,袁芳談到,“大家雖然一知半解,但總認為古典音樂是好的東西。很多父母拿它來做胎教教程,是想讓孩子在胎腹中就開始培養好的性情,長大后能淡定地去面對外面的世界。再往深里講就是將音樂的種子,不知不覺中注入到孩子心里。”
中西方文化的碰撞、結合
袁芳曾與祖賓·梅塔,勞倫斯·福斯特等國際指揮大師合作,與以色列愛樂樂團、倫敦BBC交響樂團、馬賽愛樂樂團等國外知名樂團合作。國內王健、呂思清、秦立巍等音樂家,中國國家交響樂團、上海交響樂團等知名樂團也是她的合作對象。她常年接觸中西方兩種不同文化,對中西方文化的碰撞結合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在袁芳看來,中國有非常豐厚的文化,也有很多好的音樂。“我學習西方發源的樂器,使用西方的技巧,演繹西方的作品,發現西方的文化和音樂可以結合得很好。但我們是中國人,有我們自己的民族精神。就像每次演奏鋼琴協奏曲《黃河》的時候,發現由于對自己的國家有體會,對她的過去、歷史有體會,會把這種音樂體現得很自然,好像這就是自己血液里的東西。慢慢地,我覺得這兩種優秀的文化,為什么不可以碰撞、結合一下?這就是我在不斷摸索中的一個追求方向。”
“在西方化融入的同時,需要我們理解自己本民族的特色,用合適的技巧演繹本民族的作品。我們有很多偉大的作曲家,甚至以前就有很多很好的音樂,需要把它們體現在鋼琴這樣一個西方的載體上面。”袁芳補充道。
音樂對現代審美的影響
袁芳認為,“現代社會有很多繁雜的東西,比方說一些道德標準的淪喪,甚至是對美與丑不知如何追求。之所以造成這種現象,是因為我們在這方面沒有更多的影響和導向。”
她說,“有一些好的東西應該讓更多的人知道,就像中國詩詞,表現了中國的古典美。為什么它是美的?因為它凝結了很多高度的思想,背后蘊藏的是生活的美,這個美能帶給人們現實生活的享受。在這個社會,大家對美有不同的定義。那我想我所知道的這一種美(指古典音樂),應該讓更多的人看到,讓人們了解古典音樂及音樂家,了解音樂背后最終的核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