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發現,從莫扎特(1756-1791,奧地利作曲家)所處的時代開始,鋼琴內部的琴絲一直在發生變化,但在音樂品質上基本上沒有改變。
當沃爾夫岡·莫扎特坐在鋼琴前向觀眾們演奏自己的代表作時,他是在一架和目前使用的大多數鋼琴都不同的鋼琴上彈奏音符的,其中的一個不同就是鋼琴內部的琴絲。
幾個世紀以來,制作鋼琴琴絲的材料從鐵到鋼經歷了不同的品質,但研究人員驚奇地發現,鋼琴所演奏出來的聲音卻基本上沒有發生改變。
美國普渡大學的物理學教授尼古拉斯·佐丹諾對記者說:我認為,隨著鋼琴琴絲的發展(其張力在發生變化),其協調性也將隨時間而改變。我驚訝地發現,所有的鋼琴制造者對鋼琴的音質都遵從相同的標準。
佐丹諾研究了從1815年至1912年的四臺鋼琴的樂音,這四臺鋼琴中的兩臺的琴絲是鐵質,其余兩臺是鋼的。他發現,在可測的音符范圍內,這些鋼琴都有同樣的音質,盡管琴絲使用不同的金屬,具有不同張力和不同的直徑。他的研究結果展示了鋼琴設計師是如何一直在增加琴絲張力和獲得優秀音質之間獲得平衡的。
雖然鋼琴設計師們為改進琴絲奮斗了幾個世紀,但是佐丹諾認為還是有改進的余地,他說:碳纖維由于其強度高,在未來可能是值得探索的琴絲材料。
佐丹諾說:在鋼琴最早出現的18世紀初期,鐵絲被用來制作琴絲,但是這種材料的張力和強度限制了其在發高音時的能力。在19世紀50年代,隨著冶金學的進步,利用鋼絲制造琴絲變得更加容易,而到了19世紀80年代,利用鋼絲制作的琴絲已經和現在使用的琴絲幾乎一樣了。
美國手工藝人和鋼琴制造者阿諾·帕廷在密歇根州的安阿伯從事鋼琴生意,他說:鋼琴琴絲的拉緊率是對等的,如果沒有太多的參數,拉緊率是由材料的成分、金屬屬性和拉絲的速度決定的。所有這些因素產生不同種類的琴絲,特別是當鋼絲被用作制造琴絲時,不能不考慮其他的屬性而只考慮音樂琴絲的演化。只擁有同樣的張力、不和諧度和剛度,當時音質輸出將會是不同的。帕廷告訴記者。
只有少數的琴絲制造者會考慮這些參數,這讓帕廷相信鋼琴琴絲仍然在發展,而從19世紀80年代后鋼琴的主要設計仍然保持不變。
即使利用數學模型和計算工具,也不會有‘理想琴絲’,因為物理參數是鋼琴固有的帕廷說。他還認為,鋼琴過于復雜,其設計相當困難。
對于每架鋼琴來說,每根琴絲在長度上都不同,并且具有不同的張力和剛度。而每根琴絲都要和其他的琴絲保持協調,這樣就變得更加復雜了。并非一個音符, 帕廷說,鋼琴的88個音符都要同樣優美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