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音樂人揭露內幕,膠合板做的琴能賣上萬元
劣質樂器進了琴行賣高價
近年來,學習器樂的人越來越多,樂器行業也比較紅火。但是,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很多商家利用初學者對樂器認知度有限,竟以次充好、冒用名牌,這幾乎成了整個樂器行業的普遍現象,也被人們戲稱為樂器行業的潛規則。
1 說不清廠家姓甚名誰
記者走訪了我市西城區的幾家琴行。在一家琴行門口,記者看見了來修琴的李先生。他說:這是今年五一買的,當時說是特價,還沒幾個月就成現在這樣了,人家不給換,說過了3個月就不管了。李先生手里拿著一把吉他,琴身上有幾處漆明顯脫落,琴板也出現了輕微的塌陷。
記者跟隨李先生來到了他買吉他的琴行。琴行面積不大,擺著常見的二胡、琵琶、古箏、吉他、小提琴,最里面擺了一架鋼琴。
琴行的店員一看又是來調換樂器的李先生,熱情的笑容立馬就收了起來。記者向店員索要這把吉他的廠家電話,店員只說不清楚。記者又問了幾個問題,這名店員索性躲在了后臺,琴行里只剩下了李先生和記者。
隨后記者又暗訪了幾家琴行。記者發現,店方對那些價格較便宜的琴,都說不清楚原產地和供貨商的具體地址和聯系方式,只是一味承諾:只管買,沒問題。甚至有幾家琴行賣的是像YAMAHA這樣的大牌子,做工非常粗糙,YAMAHA的字母都模糊不清。
記者看到了YAMAHA的薩克斯,便問店員這‘YAMAHA’薩克斯是真的嗎?看起來只有20多歲的店員笑著說:你覺得它是真的它就是真的,都是用銅做的,能有啥不一樣。記者繼續追問,店員承認說,這是仿制的,真的價格要比這個貴很多。當記者問怎么才能鑒別真假時,店員說,那得請專業人士試一下,或者看是否有樂器廠家的樂器證明。
2 價格參差不齊
走訪中記者發現,同樣品牌的樂器在不同的琴行價格差別非常大,就連同一型號、顏色質地都相同的Gibso牌的木吉他,有的琴行賣1100元,有的琴行賣1600元,最貴的一家竟然賣2150元。
面對2150元的木吉他,記者問店員為何賣得比別的琴行貴很多時,店員說:那你得看誰的是真的誰的是假的了,不同廠家出來的貨價格當然不一樣。而記者又詢問怎樣知道哪個是真的時,這位店員又含糊起來,只是敷衍了一句:看質量就能看出來。
除了吉他,還有像二胡、琵琶這樣的民族樂器,差價也非常大,而且,廠家大多數都在江蘇、浙江一帶,琴上只是簡單地標了蘇藝敦煌等標志,至于是否符合標準,無從查起。
記者詢問哪種樂器的利潤比較不錯時,一位琴行的負責人不假思索地說:那當然是鋼琴了,價格貴,利潤高。很多鋼琴從廠家到消費者手中已經過了五六手,價格倍增。
3 售后模糊不清
買回去要是壞了咋辦?記者走進一家大型商場樓上的琴行時,恰逢一位家長帶著自己的孩子來買小提琴,正在問店員關于售后的問題。
那要看是怎么壞了,這么小的孩子,不看好他會把樂器摔壞,那我們就不好管了。店員笑著跟這位家長說。
什么情況下算是自然損壞?家長又問。
那可多了,地震、天災,咋跟你說呢?店員繼續打哈哈。
家長也無奈地笑了:好吧,要是真壞了,回頭找你。
店員說:放心吧,我都賣了多少把琴了,沒問題,我們保修3個月,壞了你就拿過來。
然后,店員從柜臺里拿出了一個小標簽,用圓珠筆寫上了日期,貼在了琴盒上。
遇到這樣模糊的口頭售后和標簽售后,這位家長的遭遇不知會不會和李先生一樣。
4 樂器利潤高達10倍
小吳是一名古典吉他手,9歲開始接觸古典吉他,2009年被吉他大師JulianBream收為入室弟子。2010年,小吳回到家鄉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作為業內人士,小吳說:我發現,很多想給孩子買樂器的家長對樂器不了解,人家一忽悠便一擲千金,其實,這里面學問很多。
小吳告訴記者,樂器的利潤達到5倍、8倍甚至10倍。我所說的,不僅僅單指吉他,包括所有樂器。比如一把初學者用的吉他,就是裝潢材料膠合板做的,經銷售員一忽悠,就能賣到一萬元。有些琴行的目的不在于教學生學琴,而是怎樣把琴賣出好價錢,琴行的老師,有的只是初學者水平,就從事教學工作,簡直是誤人子弟!
在本地,真正的演奏級別的琴是買不到的,很多琴行為了不流失客源,便吹牛說有渠道能搞到演奏級別的琴,其實只是以次充好,拿貨價3000元的琴賣到一萬多甚至兩萬元。小吳說。
小吳說,有的學生拿著家長花兩萬多元買的琴到他這里來,他發現,琴的價值其實只有2000元。
有的琴行甚至在廣州那邊上高仿的YAMAHA品牌的琴,再以進口琴的價格出售,雖然琴上貼著‘YAMAHA’,其實只是小廠生產的琴。小吳告訴記者。
不說不知道,一說嚇一跳??磥?,想要買樂器的人,還真得留心,不要撞上這樂器行業的潛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