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樂器之王的鋼琴,因制作需要300多道工序和9000多個零件,而成為世界上制作最復雜、最精密的樂器之一。如今,如此繁雜的制作工藝已被浙江德清洛舍鎮的一批農民所掌握。洛舍鎮位于德清縣北部,距離杭州60公里,總人口2.4萬。很難讓人想象,六七年前,這里和鋼琴并沒有太多交集,人們提到這里,第一反應是礦場。光是洛舍鎮的東衡村,當時就有18家礦場。
2009年開始,洛舍鎮開始尋找經濟轉型之路。礦場陸續關閉之后,小鎮依靠鋼琴生產產業優勢,鼓勵更多村民加入高大上的鋼琴生產陣容。如今,洛舍鎮共有46家這樣大小的鋼琴企業,專門從事鋼琴產業的村民近3000人。有數據統計,全國每賣出8臺鋼琴,就有1臺產自洛舍鎮。
曾經
一個村子有18家礦場
環境差得讓村民不敢開窗
六七年之前,鎮里的砂村、東衡村等村子采礦業興盛,僅東衡村一個村子就有18家礦場。東衡村有30多年的開礦歷史,礦富是這里的代名詞。采礦業興盛,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也使不少村民走上了致富之路。曾幾何時,漫天的塵土,運輸車轟隆隆的噪音,就是小鎮經濟繁榮的標識。但同時,開礦帶來的負面效應也不少,因為長期污染,當地人的居住環境都蒙上了一層陰影。
據洛舍鎮宣傳委員沈海霞介紹,當時開礦的四五個村子(共六個行政村)環境都遭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尤其在東衡村,粉塵隨處可見,每天來來往往的運輸車發出的噪音不絕于耳。嚴重的時候,村民連窗子都不敢打開。村民們也逐漸意識到,采礦帶來的經濟收入很可觀,但原本美麗的東衡村慢慢變了樣。為了改變日益惡化的環境狀況,2008年,東衡村陸續關閉礦場,尋求轉型。也就在這一年,當礦長的俞榮仁和村里許多村民一樣失業了。2011年,浙江省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將東衡村列為試點村,進一步推進鋼琴產業的發展。
轉型
昔日礦長變成了鋼琴廠廠長
20多名工人年產1200多臺鋼琴
如今,50多歲的老俞,身份已經從礦長變成了鋼琴廠的廠長,經營著一家叫做博蘭的鋼琴廠。如果要給小鎮的經濟轉型升級找典型,老俞肯定算是一個。
1200平方米的博蘭鋼琴廠成立于2009年,位于東衡村西頭,由兩層樓組成,每層分隔成相通的三間。廠房里,工人們各自從事不同但又相互關聯的生產工作。一樓以基本的鋼琴框架、底座制作為主,二樓則是多種配件的組裝。每天8點鐘,這里的20幾名年輕工人便忙碌開了,打磨底座、制作琴弦、上漆。
目前,博蘭鋼琴廠主要生產每臺售價在1萬至2.5萬元的立式鋼琴,這個僅20多名工人的琴廠每年要生產1200多臺鋼琴銷往全國各地。按每臺鋼琴2000元左右的利潤來算,這個在當地并不算大的鋼琴廠的年收入能達到200多萬元。
雖然是廠里的老板,但俞榮仁并不懂鋼琴制作工藝。鋼琴制作是技術活兒,大多由年輕人來做,年紀較大的人很難學習。像我們琴廠,工人們的平均年齡基本在30歲左右。老俞稱,在成為鋼琴廠老板之前,他曾做了十幾年的采礦工作。雖然采礦時積攢了幾萬塊的積蓄,但只會采礦的他失業后也陷入了迷茫。這時,已在上海學習鋼琴制作工藝兩年多的兒子俞旭明建議,開一家鋼琴廠。當時,村里已經有較大的樂韻鋼琴公司等三四家鋼琴生產企業,也有了一批掌握鋼琴制作工藝的村民。經過多方咨詢,俞家父子最終成立了博蘭鋼琴廠。
變革
一臺鋼琴要20多人合作
總歷時一個月才能完成
剛開始工藝不成熟,只進行一些簡單的半成品組裝工作,工人總共不到10個人,幾乎也都是親戚朋友。俞旭明說,由于各方面發展并不完善,第一年全年組裝的鋼琴還不到300臺。后來,俞旭明和父親商議,從寧波引進了兩名精通鋼琴制作的核心技師,同時把琴廠的重心轉移到較復雜的鋼琴整體組裝生產,還創立了自己的品牌,BOZINA鋼琴。
鋼琴廠二樓,斷斷續續的琴聲不絕于耳。俞旭明解釋說,這是調律師們在給鋼琴調音,調音是鋼琴組裝過程中最重要,也是難的一道工序,一般一架鋼琴前后至少需要調七次音(每次調音中間必須相隔最少一天的時間),才能保證其優質的音準。同時,因為掌握了有難度的制作工藝,調律師也是鋼琴最后的驗貨者,他們決定了一架鋼琴是否合格。現在廠里共有三名調律師,都是有至少兩年工作經驗的技術人員。每名調律師最忙的時候可以同時每天對20臺鋼琴進行調音。俞旭明說。
不僅是調音,鋼琴生產、組裝的每一個環節都很重要。嚴格意義上來講,制作一架鋼琴需要經過300多道工序,9000多個零件,這對于博蘭鋼琴廠的工人來說,則意味著一臺鋼琴就需要20多名工人共同合作,加上由白松木材制成鋼琴框架需要時間晾曬等,一臺完整的鋼琴的最后誕生需要一個多月才能完成。俞旭明表示,制作好的鋼琴會立即裝箱,通過大型托運公司運送到客戶手中,目前浙江、上海等較近的地方運送需要兩三天,而像云南等較遠的地方則要十幾天才能送到。
升級
兩個月的旺季能賣400多臺
未來還要擴大規模打響品牌
生產數量、質量保證后,如何提升銷量成為頭號難題。這家東衡村土生土長的鋼琴品牌并沒有多少知名度,客戶從哪里來?
為了拓展客戶資源,俞旭明與妻子組成二人銷售團隊,前往全國各地琴行拉訂單。國內許多琴行針對學生做鋼琴培訓課程,他們需要的正是價格實惠的立式鋼琴。為了得到訂單,有時一個城市,我們會逐個去電話咨詢或現場詢問,當然,很多時候是沒有收獲的。俞旭明說,即使拉到單子,第一筆生意往往也不會太大,頂多也就兩三臺,但第二次,老顧客的單量會明顯增加。到2012年,該琴廠的鋼琴年銷售量達到了800多臺,而近兩年的年銷量都保證1200多臺,琴廠的穩定客戶,目前已增加到了60多家。
同時,近年來每年10月份在上海舉行的上海國際樂器展覽會則是博蘭琴廠每年必然會參加的活動。俞旭明表示,該博覽會是一項國際性的活動,現場會有來自全國各地的上百個大、小琴行以及各種先進、新型的鋼琴品類,這對琴廠來說是非常好的推銷機會。據他計算,光在去年展覽會期間的4天時間,琴廠就發展了十幾家客戶。據俞旭明介紹,由于是暑期,各大琴行的培訓工作全面展開,現在是琴廠鋼琴的銷售旺季。僅7月份就賣出了200多臺鋼琴,目前還有一些訂單在趕工制作,他預計8月份的銷量會在200臺左右。
這絕不是老俞轉型創業的終點。接下來,他打算擴大鋼琴廠的規模,包括已經在進行的公司注冊,品牌包裝、廠房擴建等。
老俞的故事,只能算是洛舍鎮經濟轉型的縮影。目前,在東衡村就有9家鋼琴生產及配件企業,全村20%的人從事與鋼琴有關的工作。而在洛舍鎮共有46家這樣的大小企業,專門從事鋼琴事業的村民近3000人。這個被稱為鋼琴之鄉的江南小鎮,每年都會生產超過4萬臺的鋼琴銷往全國,占全國鋼琴總產量的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