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記者前往位于琴臺大劇院一樓探訪即將開館的武漢琴臺鋼琴藝術館。古琴臺邊荷花開得正濃,從售票廳旁的巷子走進去,遠遠看到一個銀色的牌子——武漢琴臺鋼琴藝術館。
由于還未正式開放,館里空無一人,正中一個寬敞的樓梯通向琴臺大劇院的二樓大廳。幾十臺古鋼琴安靜地躺在房里,乍看像個倉庫。鋼琴呈三排擺放著,最靠墻的一排多是造型簡潔的立式鋼琴,在歐洲電影中經常見到,中間一排和第三排則多是形狀各異的華麗三角鋼琴,多在音樂會使用。
沿著鋼琴的邊緣游走,像置身于一個音樂場中,忍不住撫摸鍵盤,亂彈一通,安靜的場館瞬間有了活力。那些遠看造型簡單的鋼琴,近看卻有獨特的古樸之美——琴身的原木色和紋路清晰可見,有的雕刻著古樸圖案。每臺鋼琴旁邊有解說,寫著鋼琴的品牌、生產年份和特點。
最顯眼的是正中靠樓梯處的一臺特大鋼琴,琴身透亮,表面閃著一層光。博物館創辦人賀立軍說,這臺鋼琴是博物館的琴王,音質醇正。當天下午,一位打算報考美國音樂學院的學生用這臺鋼琴彈奏了巴赫、貝多芬和蕭邦的曲子。
賀立軍說,當初也曾考慮過在其他地方建博物館,比如湖北美術館、湖北省圖書館等,但最終發現琴臺大劇院的這個場地是最適合的。古琴臺是伯牙子期結為知音之地,自古以來就有音樂傳統,而琴臺大劇院自創立以來,已經是武漢古典音樂的一個標志地。賀立軍說,琴臺大劇院的樓頂特別有回音處理,尤其適合做鋼琴博物館。
目前館里擺放了80余臺古鋼琴,接下來還會再增添20余臺。在賀立軍的設想中,這個博物館不是像鼓浪嶼那樣的單純陳列,而是集展示、銷售、鋼琴修復于一體,今后還可以舉辦音樂會、沙龍等各種活動。為了保證參觀質量,會收取一定門票費用。
收藏
紫檀琴身、象牙白鍵,純手工制作
賀立軍學地質出身,后從事礦業投資,本來人生與鋼琴沒有絲毫交集。直到四年前,他為了給女兒買鋼琴擁有了第一臺古鋼琴。
這是一臺1911年的behning&son古董鋼琴,賀立軍說,看到它的時候,它在一所即將被銀行收回的房子里,它的主人正在網上著急出售,要價300美元。主人一再強調這臺鋼琴很棒,紫檀琴身、象牙白鍵、烏木黑鍵、琴聲優美。但它還是被無情拋棄了,因為搬一臺這樣的鋼琴成本實在太高。
賀立軍一下子就被這臺古董鋼琴給吸引了,它歷經百年依然低音渾厚、高音清脆、婉轉悠揚,百年不改。鋼琴主人仍保留著1912年購買時候的原始收據,其上寫著購買價是425美元,這臺鋼琴與人的相遇開始于1912年6月17日。
賀立軍自此迅速成為一名古董鋼琴的收藏者。在他看來,1930年以前的鋼琴擁有現在的鋼琴無法比擬的品質。那個時候的鋼琴,用材講究,絕大多數都是原木所制,更有一些是楠木、檀木等上好的木頭,基本上手工制作,制作一臺琴通常需要超過一年的時間。尤其是成名于美國的斯坦威鋼琴品牌,時至今日仍然堅持用手工制作。
賀立軍覺得,每臺鋼琴就是一部音樂的歷史。此后四年,賀立軍時不時會去美國琴行轉轉,關注古董鋼琴的售賣網站,和一些鋼琴公司的售后建立聯系,比如全世界最好的鋼琴制造商斯坦威公司。
在美國收藏古董鋼琴是一件相對容易的事情。1900年左右,美國鋼琴制造達到了頂峰,同時有一百多家鋼琴廠家,基本上每個中產階級家庭都會擁有一臺鋼琴。而美國由于特殊的歷史和文化,本土未經歷過一戰和二戰破壞,保存有很多這種古董鋼琴。
因為琴身笨重,搬運費頗高,一些家庭在搬家時會選擇低價出售,賀立軍習慣以低價買回再自己請人修復。四年里,他開著一個小皮卡,工作之余在全美國東奔西跑,迄今已收藏了一百余臺古董鋼琴,全部來自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