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當選重慶市政協常務委員的李云迪首次參會便提交了《打造鋼琴之城,創建環保之都》的提案。
在這個提案中,李云迪認為重慶大渡口區可以效仿德國的魯爾工業區,在重慶鋼鐵廠搬遷之后的空廠區規劃建設工業博物館和文化創意產業區,將重慶打造成為鋼琴之城,建造一個國際化的平臺以引進海內外優秀人才,為重慶青少年提供更好的鋼琴教育。
李云迪特別提到了德國魯爾區的案例,其實類似情況在國內不乏先例,比如北京的798藝術區和成都的東區藝術公園便是利用廢舊工業廠區建設成為文化創意園區的實例。但不同的是,魯爾藝術節中的戲劇、歌劇演出均是將廢舊廠區的建筑特色等融入表演創作之中,作品和周圍環境渾然一體,這也是作為工業傳統強國德國在戲劇方面一向的傳統。相比之下,國內的類似園區最多只是做到了對空間的利用而已。
當然,是否需要在廢工廠內打造鋼琴城倒不是關鍵,李云迪提案的核心還是在于將鋼琴教育和鋼琴節的舉辦提升到一個政府級的高度。從提升基礎音樂教育質量和文化氛圍的角度來看,至少出發點是積極的。
不過,一個規模如此龐大的計劃在具體規模和方式上需要充分的調研和計劃,比如當地的琴童到底在哪個數量級上?大渡口區并不在城市核心區域內,地理位置因素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如果在重慶組織一個年度鋼琴節,需求幾何?諸如此類問題遠非一個提案便可以概括。更為關鍵的是,運動式發展在一些地方時有發生,熱衷一時卻沒能對當地文化產生更遠的影響,泛著油漆味兒的工程其實與文化無關。所以,能不能通過規劃讓更多人享受到音樂會之魅力,這或許是提案的核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