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鋼琴跟興趣、天賦無關,孩子沒興趣也要強迫他學。很難想象,這樣跟現代教育觀格格不入的觀點,竟出自享譽中外的著名鋼琴家劉詩昆之口。
近日,2011年珠江·愷撒堡全國青少年鋼琴大賽在廣州舉行,擔任評委會主席的劉詩昆接受羊城晚報獨家專訪。72歲高齡的他,如今已在全國各地開辦鋼琴藝術中心,培養了7萬多名琴童,但在他看來,學琴就是一種必需的素質教育,跟興趣、天賦掛鉤是最大的誤區,但家長也別想著孩子就要成為鋼琴家。
記者一提到郎朗、李云迪,他就激動起來了,為更多被埋沒的人才抱不平。
家長有功利心是對的
羊城晚報:您怎么看待現在全國上下的鋼琴熱?
劉詩昆:現在中國已經進入了這個時代,但這也是在走西方很多年前走過的路。我敢斷言不久的將來中國就會成為學鋼琴的第一大國。過去學琴都是音樂世家或者是有錢人家的小孩,現在在中國城市,花一萬多元買臺鋼琴,一個月再花幾百上千元交學費,工薪階層也愿意負擔了。除了經濟的因素,琴童家長普遍有一種心態,就是要把自己當年未能實現的夢想讓孩子來實現。
羊城晚報:但有很多家長是抱著功利的心態讓孩子學琴的。
劉詩昆:學鋼琴就是一種素質教育,但能成為鋼琴家的比例很少,哪怕一千個琴童出現一個鋼琴家,那中國的鋼琴家也將過剩。就像不可能每個小孩小時候學算術就都能成數學家,一學語文就能當文學家。
家長有功利心是對的,孩子受教育都是為了以后有個好前途,讓孩子學琴是為了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這功利心是可取的。而所謂太功利就是一學就要出名、做鋼琴家,那就不實際了。
羊城晚報:不少孩子的學業負擔很重,又要學鋼琴等,壓力很大。
劉詩昆:這的確是一個普遍問題。現在中國教育的文化課程壓力很重,但是每天擠出一點時間來對多數小孩來說還是可以的。每天半小時,最多45分鐘就夠了。
羊城晚報:假如小孩對學琴沒興趣,家長非要強迫他學,這樣做對嗎?
劉詩昆:沒有興趣也要強迫學。真要講興趣,孩子只有一個,那就是玩。把學鋼琴跟興趣掛鉤是一個誤區。教育對少年兒童基本是一種強制手段,你可以想象,有多少小學生真的愿意學算術。你可以做個調查,看看孩子是喜歡放假,還是喜歡開學,孩子們上學都是被強制的,當然不是百分百。
羊城晚報:那要看孩子有沒有天賦?
劉詩昆:素質教育就談不上天賦了,特殊的天賦只有少數人具備。就像學數學,學校并沒有選有天賦的學生來上數學課,大家都必須學。認為音樂就是興趣、天賦,這也是很大的誤區。在學鋼琴上,有沒有興趣跟學得好壞完全不相干。我看全世界大多數孩子對學鋼琴是沒興趣的,就如同大多數孩子沒興趣學數學一樣。
羊城晚報:你以前學鋼琴是被強迫還是出于興趣?
劉詩昆:當然是被強迫的。父親每天都逼著學。
羊城晚報:不是說你爸爸發現你有音樂天賦嗎?
劉詩昆:即使真有天賦也不等于就有興趣。在學校里,數學成績好的不一定就對數學感興趣,作為一般的才能,絕大多數孩子完全可以正常地學鋼琴。
考級很業余,出名講機遇
羊城晚報:您怎么看待鋼琴考級?
劉詩昆:考級是個業余的考核標準,不是專業的,考級的證書其實是業余證書,千千萬萬人都有,這跟參加專業比賽獲獎是兩碼事。考級不是國際上的標準,現在很多部門就像搞考試經濟那樣,甚至就為了收報名費,亂得很。考級可考可不考,鋼琴、藝術的水平很難用考級的級別來衡量。
不過,考級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推動鋼琴的普及。因為家長都外行,考級讓家長知道孩子學習到什么程度了,有個奔頭,有動力,對孩子來說有壓力,跟考試一樣。
羊城晚報:您如何評價郎朗、李云迪這批年輕的鋼琴家?
劉詩昆:你別跟我提他們!其實中國年輕的優秀人才很多,只不過大家通過傳媒就只知道這兩個人。一個人出名需要很多因素,除了有很好的鋼琴演奏基礎,還要有機遇,要有人幫忙策劃、炒作。就拿這次鋼琴比賽來說,有很多選手都很優秀,如果你拿來跟他們比,就很難講了。
不過,出些年輕鋼琴家也有好處,就是能讓更多的琴童家長有夢想。中國是很有才華的民族,現在的青少年聰明才智越來越高,學琴的人越多,這金字塔塔底越寬廣,塔尖就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