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名叫《鋼的琴》的影片正在濟南上映,引發了人們對學琴費用的關注。影片中,煉鋼廠工人陳桂林一心想讓女兒學鋼琴,在借錢買琴不成的情況下,自己造了一架鋼的琴。不可思議的事件里,折射了學琴的不易。那么,家有一個琴童,父母要為之埋單多少呢?記者得到的答案五花八門,僅買琴一項,有人投入四五萬元,也有人花八九千元。記者從相關部門了解到,濟南目前有2萬多個孩子在學習鋼琴,平均學琴投入在8萬元左右。
在讀者徐先生客廳的一隅,安靜地擺放著一架鋼琴。這架珠江牌鋼琴,1998年購得,花了一萬六千多元。當時收入高,買臺鋼琴很隨便。像徐先生有如此經濟實力的并不是多數。大多數家庭為了買琴,都要過上一段節衣縮食的日子。買房買車之外,鋼琴就是家里的第三個大件了。讀者陸女士說,她們家每月的收入共有四千多,買臺鋼琴一萬多,除去生活費等必備開銷外,基本上要攢一兩年才能買得起。
鋼琴被稱為樂器之王。它優美的音色和多聲部合奏的音響效果,是任何樂器都無法比擬的。隨著人們收入的提高,鋼琴已飛入尋常百姓家,不再是貴族、豪門的專屬樂器。記者了解到,濟南的琴行從10多年前的幾家已經發展到上百家。在這些琴行里,鋼琴的價位也是參差不等。據材質、品牌等不同,鋼琴價格從幾萬到幾十萬不等。相比其他樂器,比如笛子、琵琶、手風琴、薩克斯等等,鋼琴的身價最高。這對于學琴之家,是一筆相當大的支出。現在鋼琴的價格都要在萬元以上,進口琴價格更高些。某琴行工作人員說。據介紹,僅此家琴行每年就約有五百多架鋼琴銷售出去,一般都要在一萬元以上,二三萬元的居多。
山東省音樂家協會主席張桂林認為,由于買架鋼琴支出不少,家長要根據自身的經濟實力選琴,不要攀比。另外,買琴時要注意貼牌琴、雜牌琴,不妨請鋼琴老師幫忙挑選。
光有琴,不會彈,無人教,顯然是不行的。在漫長的鋼琴學習中,培訓費用的支出是持續性的,占到整個學琴費用的一大半。
就濟南目前市場情況來看,琴童們學琴的費用,根據學習級別和老師情況,呈現高低不均的狀態。通常,低的一節課為80元,高的達200元甚至更高,而一節課的時間,普遍為40分鐘,多不超過一小時。如果按平均每個月4次學琴費用為600元、一年為7200元計算,20000人的年學琴支出就達到1.44億元之多。
一般來說,琴童學琴,如果從1級考到10級,一般需8年左右,包括買琴以及其他開銷,累計人均學琴投入在70000元至80000元左右。在這其中,培訓費用要占到50000元至60000元左右,成為學琴的最重要開支。
孩子學琴兩年的張女士告訴記者,買琴畢竟是固定資產的追加,而上培訓班,那就是無形資產的投入,花銷更大。每周六必上一節鋼琴課,雷打不動,一節課200元,一個月下來就是800元。這個錢數占到家庭月支出的一半左右。在濟南市青少年宮,記者問起為孩子學琴支付的費用時,馬先生直言:算不清了。自打讓孩子學琴開始,為她花的錢我都算不過來了。
在濟南,從事鋼琴培訓的,一般都是學校里的專業鋼琴老師。近年來,專門在家帶學生的鋼琴老師也變得多了起來。我這里有十八九個學生,每個學生一節課100元,收入還可以,生活沒問題。在家教琴的孫老師說。對于那些有正式工作的鋼琴老師,課外培訓收入跟工資收入持平,甚至更高。一位業內人士說,學琴費用從90年代中后期至今,一直保持平穩,并沒有大起大落。不管100元,還是200元,這就是行情,這就是市場。
學了琴,當然要考級,甚至參加比賽。這里面的花費也不少。多參加比賽,讓孩子見識世面,還可以鍛煉孩子的自信心和膽量,挺好的。況且,老師也推薦參加各種比賽。童童的媽媽說。
童童已學琴四年,每年基本上會參加兩場比賽。而徐女士告訴記者,自己和愛人都不會彈琴,考級是檢驗孩子學琴成績的一個有效方法,因此,她很樂意讓孩子去考級。
目前,在全國各地,關于鋼琴的考級有很多。僅考級,既有中央音樂學院等跨省全國性樂器考級機構,也有省區市的音協、音樂學院等組織的地區樂器考級。各種考級曲目不同,難度不同,含金量也不同。而且各機構在收取費用方面并沒有統一的標準,少則幾十元,多則數百元。從一級到十級,可以跳級考,但往往也要8年左右的時間才能達到10級水平。
學琴的另一個開銷是比賽,目前市面上的鋼琴比賽,按照年齡等組別分賽,初賽報名費大都在150到300元不等,而進入復賽、半決賽、決賽則需要更高的費用。一位曾組織過鋼琴比賽、不愿公開姓名的鋼琴老師透露,組織一次少兒鋼琴比賽,他最多的一次賺了32萬元,最少的一次是18萬元。以前學琴,功利色彩很濃,為了考級,為了升學加分而學,現在淡化了很多。山東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鋼琴教授唐寧說。由于學琴動機的改變,每個琴童在比賽考級方面的花費會有所不同,差別也挺大。記者從相關方面了解到,舉辦一次考級,成本最多只占到收入的一半,其余都是純利。
日前,記者對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和00年代學習鋼琴的人進行了專訪,回顧他們的學琴史,感受時代的變遷。記者驚訝地發現:20年間,學琴費用漲了60倍。
張麗娜說,1987年學琴時,一年的學費超不過500元。而到了2007年,呂鑫雨學琴時,平均一年的學費在30000元左右。20年間,學費漲了60倍,好似貼地飛馳的高鐵,增長速度觸目驚心。在學琴費用飆升的今日,鋼琴似乎用這種方式在宣告著自己的貴族血統,高雅身份。
濟南市音樂家協會主席王信義告訴記者:濟南大約有10萬孩子學樂器,其中鋼琴學習者在2萬左右,并且每年以2000人遞增,但能成為郎朗、李云迪這樣的鋼琴大師的,則是鳳毛麟角。
盧星宇是中央音樂學院附小的學生,也是眾多琴童里的佼佼者,他曾與郎朗同臺演奏,上個月還在北京舉行了個人鋼琴演奏會。這在山東很罕見,難得的人才,多少年沒出現一位了。山東省音樂家協會主席張桂林說。
一位家長告訴記者,她為孩子花了一兩萬元買了臺鋼琴,結果學了半年多,就再也沒碰過這臺琴,直到琴上落滿灰塵。而讀者余女士也有煩惱,她的孩子鋼琴過了10級,但被人問起怎么讀琴譜時,孩子卻結結巴巴,說不清楚。有專家表示,一些教師基本上只教考級的曲目,使強調素質教育的藝術教育變成了應試教育。
山東藝術學院音樂教育學院院長孫建濱說,鋼琴在開發智力、培養氣質等方面有突出作用。既有文學的浪漫,又有數理的精確,文理訓練的最佳途徑。而那些真正走進專業藝術院校,學習鋼琴專業的人才,已經是學琴中持之以恒的精英人士。相對于鋼琴的高昂學費、高價付出,似乎這樣的結果顯得有些寒酸。畢業后,能從事與鋼琴相關職業的,已經是很理想了,雖然有時鋼琴已經作為輔助樂器在使用。能做這一行的,也就三成。剛剛從山東師范大學鋼琴專業畢業的張瑜說。她告訴記者,師兄、師姐們有的去當空姐了、有的進銀行了,還有考上公務員的,卻很少成為鋼琴演奏家。
記者見到張麗娜是在一個專題晚會上。她身著白色的禮服、高挽著發髻,優雅地在舞臺上演奏著鋼琴曲。大學畢業后,張麗娜就在家做起了專職鋼琴教師,偶爾也會出去演出。
周末還是比較忙的,從早上8點一直到晚上8點都在教課,有點累,不過看到學生們取得的成績,我覺得值。張麗娜所帶的學生,在省市乃至全國的比賽中都獲過獎,也有的就讀中央音樂學院,其中有幾位還成了鋼琴老師。張麗娜說:學鋼琴、教鋼琴,這些都是我喜歡做的事兒。
張麗娜學琴是在1987年。她告訴記者,那時舅舅家里有臺木質鋼琴玩具,她輕易地就找出了哆來咪的位置,還能彈出曲子。舅舅就把這架鋼琴玩具送給了她。
父母見張麗娜有天分,就花400元給她買了臺電子琴。因為總比別的孩子學得快,常常代表學校參加比賽。當時我們那個城市學琴的孩子很少,肯在這上面花錢的家長就更少,爸爸見我喜歡音樂,最后咬了咬牙,在我小學3年級的暑假給我找了位鋼琴老師,買了一臺當時對我們家來說貴為天價的蘇聯鋼琴,3000元。回憶起過去,張麗娜很有感觸。
回想起當初學琴,張麗娜依然記得當時情景:那時二三十元一節課,最高的價格也就是50元。鋼琴老師有時高興了,一個多小時還不下課。在她的印象中,平均一個月花在練琴上的費用也就幾十元。
15歲時,張麗娜走進了專業藝校,專修鋼琴。那時學生多,琴房少,大家都要搶琴練,無比用功,也就是從那時起,奠定了現在的堅實基礎。這位鋼琴老師告訴記者,從小為了學琴沒少挨父母的揍,看到別的小伙伴在玩兒,而自己還要練琴,屁股就坐不住。現在再說起當年的事,張麗娜笑言:不過還是揍少了,不然現在就是女郎朗啦!
1996年學琴時,一節課30元,之后一年漲十元或者二十元,到2007年考大學時,已經漲到150元了。張瑜說。
張瑜今年剛從山東師范大學畢業,主修鋼琴,即將到槐蔭區少年宮工作。說起彈琴,張瑜可是童子功出身。
六歲時,張瑜學的是電子琴,之后轉成鋼琴,那時她還不到八歲。這一轉型是源于老師的推薦。至今,張瑜對老師的勸說都記憶猶新:這孩子今后可以走專業道路,樂感好,耳朵靈,不學琴可惜了。
在老師的力勸下,媽媽也是經過了千思萬想。那個年代,買臺鋼琴對于一般家庭來說很難。張瑜的母親是幼兒園老師,父親是名駕駛員,家庭條件也不寬裕。媽媽反復思考了好久,下了好幾次決心,1996年時,花了8800元買了臺施特勞斯。周圍的小伙伴都沒有,很羨慕,還專程跑我家里看,彈一彈。張瑜對鋼琴很愛護,每當小伙伴碰了一下琴鍵,她就會心疼一下,仔細擦拭撫摸后的痕跡。
有了屬于自己的鋼琴,張瑜很開心。一開始也很喜歡學。上完學后,做完作業,小朋友都可以玩,我卻要彈琴,媽媽一直陪著我練。那時學琴,張瑜的媽媽也跟女兒一起聽,回來后再手把手教給張瑜。
張瑜學琴的第二年就考過了三級,后來蹦到五級,六級后又蹦到八級,2002年考完了十級。大學期間,利用業余空閑,張瑜也帶起了學生,一節課60元-80元,上一個小時左右。帶學生,教鋼琴,這讓張瑜很有成就感。
盡管在大學里,張瑜也學過琵琶,但對鋼琴的熱愛無以復加。鋼琴是陪我長大的,我太有感情了。張瑜說。
10歲的呂鑫雨是山師附小的學生,但琴齡已有四年了。媽媽呂女士告訴記者,6歲時,電視上放一臺鋼琴演奏會,呂鑫雨看得非常入迷,當時央求她買架鋼琴。呂女士考慮:女孩子學鋼琴可以培養氣質,于是便一口答應下來。
剛接觸到鋼琴,呂鑫雨比較興奮,她的樂感特別強,還能識譜唱出來。
但真正學起來,卻不那么輕松了。頭兩個月,一個音一個音地蹦,到第三個月,雙手可以彈一樣的音,頭半年都在擺手型、練手指的力度。如此枯燥乏味的學琴,讓小鑫雨很是煩躁,經常坐不住,唯一的應變之方就是哭。一到練琴就眼含熱淚。呂女士說。但即使這樣,乖巧的呂鑫雨也沒說過不練。呂女士為了鼓勵女兒好好學琴,花了二萬多元錢買了一架鋼琴。
今年,呂鑫雨要考六級了。在這個暑假里,還報了個鋼琴提高班,一天練三四個小時。呂鑫雨曾參加省里的鋼琴大賽獲得第三名,還在學校組織的鋼琴大賽中斬獲第一名。這讓母女二人都很高興,也更加堅定了學琴的信念。呂鑫雨希望:以后能當個鋼琴老師,開演奏會。
為培養女兒學琴,呂女士花費了不少心思,當然還有不菲的費用。她給記者算了筆賬:每周上兩次課,其中鋼琴指導課40分鐘,200元,視聽練耳課,一個小時,100元,全部由專業院校專業老師一對一教授。另外,媽媽還要請專業院校的學生做陪練,一周兩次,一次60元。每年,呂鑫雨買的彈琴書,也要幾百元。呂女士粗略算了一下,一個月下來,學琴的花銷在2500元至3000元,四年下來,也有十幾萬了。
盡管有高額的投入,但看到女兒學有所成,呂女士覺得很值:以前學習一般,現在學習中上等。每當親朋相聚,呂鑫雨為大家彈奏一曲,在呂女士看來,便是最快樂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