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是一扇通向人們創造思維和想象思維的“窗口”,孩子從小受到良好的音樂教育,尤其是通過學習各種樂器,會使他找到打開這扇“窗子”的鑰匙,不僅有一個廣闊的視野、有利于智力的開發,同時對一個人的文化素養、道德風尚、情操、性格培養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中國的鋼琴教育發展了近百年,涌現出許多優秀的鋼琴演奏家、教育家。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朗朗、李云迪等新一代的中國鋼琴家也帶來了“鋼琴熱”的狂潮。在家長們的眼里,讓孩子從小學習鋼琴,不僅能使他們提高音樂素養和藝術修養,而且對培養孩子嚴謹踏實的學習態度和自覺刻苦的學習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如今,手機平板等網絡電子產品過早地進入孩子們的生活,為了避免孩子對電子產品上癮,家長選擇讓孩子在課余時間上一些培訓班,培養孩子的興趣。近日,記者走訪北京昌平某琴行時了解到,不少孩子都是在白天上完課后晚上來到這里學習。
一位家長告訴記者:“以前孩子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拿父母的手機玩游戲,之后慢慢沉迷于手機游戲中,甚至到了不給手機就打鬧的地步,與其把時間耗在游戲上不如讓他下課后到琴行練琴,還能在素質教育方面得到提升,我看現在他的很多同學現在基本都在學習鋼琴、畫畫。”
事實上,隨著素質教育力度的不斷增強,越來越多的家長將孩子送到各類藝術特長培訓班,就拿鋼琴學習來說,近些年中國的琴童大量增長,這也表明對孩子的教育不再局限于文化課學習成績,家長意識到全面發展才是孩子的未來。
不過,在琴童大量增長的背后,也凸顯了家長們嚴重的攀比心理,“人云亦云”的現象比比皆是。在琴行,記者發現,家長們之間互相攀談最多的是孩子報了哪些培訓班,鋼琴是否過級,并訴說自己的孩子如何努力考級等。
可以看到,考級已經變成了學生學琴的目的、家長之間攀比的工具,小升初的報名表格之一,漸漸遠離了陶冶孩子情操的初衷。而這種帶有功利色彩的“鋼琴熱”不僅給中國的鋼琴教育帶來諸多隱患,而且不利于琴童的身心健康,并與素質教育的理念背道而馳。
誠然,素質教育對于孩子的發展非常重要,但是我們應該摒棄帶有功利的全面發展。事實上,我們希望看到的是孩子們對學習音樂的經歷充滿自信和滿足,與音樂為伴給孩子童年帶來的愉悅感受,成年后鋼琴也依然是最好的伙伴和最美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