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網報道,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正扮演著樂器工廠的角色,每年為全球樂團、琴行、專業院校和音樂愛好者們提供難以計數的各類樂器。
數據顯示,中國生產的鋼琴、提琴和吉他等樂器占世界總份額的50%到70%,這其中大部分都遠銷海外。
中國樂器協會秘書長曾澤民指出,中國已經超越美國,成為主要樂器產品產量和出口量第一的國家。
2013年,中國規模以上樂器生產企業銷售產值達280億元,而10年前僅為80多億元。曾澤民預計,這一數字在今年將突破300億元大關,而出口產值也將達到107億元,再創歷史新高。
中國樂器產業的飛速發展從改革開放開始。30年間,中國抓住了世界勞動力分工和加工制造業產業轉移的機遇,獲得了“世界工廠”稱號。中國樂器制造業的表現尤為突出,相對低廉的成本和不斷提高的加工能力使得大量訂單涌向中國。
柏斯音樂集團就是產業轉移的受益者。集團總裁吳天延告訴記者,集團為國際知名鋼琴品牌代工,在湖北宜昌建立了世界最大的鋼琴生產基地,年產鋼琴5.6萬臺。
近10年來,得益于技術進步和人才提高,中國樂器產業增長率保持在10%以上。
“這源于國內需求的飛速增長,”曾澤民說,“隨著人們生活和經濟水平的提高,文化消費、音樂教育消費和素質培養的需求也出現明顯增長,中國的樂器消費市場為世界所矚目。”
中國音樂教育事業的進步更助推了樂器內需的蓬勃發展。受升學加分等政策鼓勵,中國中小學生學習樂器的熱情高漲,而望子成龍的家長也希望孩子能夠多掌握一項特長。青年鋼琴家朗朗和李云迪在國際上獲得巨大成功,也激勵很多孩子學習樂器。
在此背景下,無論是西洋樂器還是中國傳統樂器市場,都獲得了極大的拉動。中國成為世界主要樂器市場。
吳天延估算,中國鋼琴市場占據了世界總份額的60%以上。而中國最大的民樂生產企業上海民族樂器一廠廠長王國振也指出,該廠2013年超過90%的銷售收入來自中國國內。
隨著行業的發展,中國樂器生產者不再滿足于代工業務,已開始向高端領域邁進。
吳天延說,集團不斷提高研發能力和產品品質,其高端產品“長江”鋼琴年產量已逾萬臺,并獲得多個國際大賽認可,入選專業比賽用琴。
北京平谷也已成為高端手工提琴的生產基地。制琴師秦紅柏制作提琴近30年,他是中國為數不多的在國際比賽中獲獎的華人制琴師。他一年手工制作5至6把提琴,不僅受到國內高端人士的歡迎,還吸引了來自德國、美國、新西蘭以及香港、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顧客。
然而,曾澤民指出,受制于制造技術和人才隊伍,中國多數樂器產品仍屬于中低端范疇,動輒數十萬、上百萬的高端樂器仍被發達國家壟斷,中國樂器產業的發展仍然任重而道遠。
與代工樂器產品相比,中國傳統的民族樂器在國際市場上遠未獲得同樣的認同。以上海民族樂器一廠為例,它的出口額僅占總銷售額的7.5%。
曾澤民表示,傳統樂器的出口實際上代表了文化出口,是文化傳播和交流的反映,受到師資和地域等多方面客觀因素的限制。
上海民族樂器一廠為了帶動海外樂器銷售,在2005年成立了由“80后”樂手組成的上海馨憶民族室內樂團。十年間,已在美國、法國、日本等地演出數十場。2011年,樂團還獲得烏茲別克“東方之韻”國際藝術節金獎。該廠還在海外建立了15所敦煌音樂教室,與當地琴行合作推廣中國樂器和音樂。
王國振說,近幾年企業出口呈兩位數增長,和企業主動向海外傳播文化密不可分。只有使外國顧客更好地了解中國民族樂器,增強認同感,銷量才能提升,企業才能不斷拓展海外市場。
“民族樂器雖然出口份額不大,但是增長迅速,我非常看好民族樂器出口前景。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將帶動民族樂器的海外之路。”曾澤民說。
數據顯示,中國生產的鋼琴、提琴和吉他等樂器占世界總份額的50%到70%,這其中大部分都遠銷海外。
中國樂器協會秘書長曾澤民指出,中國已經超越美國,成為主要樂器產品產量和出口量第一的國家。
2013年,中國規模以上樂器生產企業銷售產值達280億元,而10年前僅為80多億元。曾澤民預計,這一數字在今年將突破300億元大關,而出口產值也將達到107億元,再創歷史新高。
中國樂器產業的飛速發展從改革開放開始。30年間,中國抓住了世界勞動力分工和加工制造業產業轉移的機遇,獲得了“世界工廠”稱號。中國樂器制造業的表現尤為突出,相對低廉的成本和不斷提高的加工能力使得大量訂單涌向中國。
柏斯音樂集團就是產業轉移的受益者。集團總裁吳天延告訴記者,集團為國際知名鋼琴品牌代工,在湖北宜昌建立了世界最大的鋼琴生產基地,年產鋼琴5.6萬臺。
近10年來,得益于技術進步和人才提高,中國樂器產業增長率保持在10%以上。
“這源于國內需求的飛速增長,”曾澤民說,“隨著人們生活和經濟水平的提高,文化消費、音樂教育消費和素質培養的需求也出現明顯增長,中國的樂器消費市場為世界所矚目。”
中國音樂教育事業的進步更助推了樂器內需的蓬勃發展。受升學加分等政策鼓勵,中國中小學生學習樂器的熱情高漲,而望子成龍的家長也希望孩子能夠多掌握一項特長。青年鋼琴家朗朗和李云迪在國際上獲得巨大成功,也激勵很多孩子學習樂器。
在此背景下,無論是西洋樂器還是中國傳統樂器市場,都獲得了極大的拉動。中國成為世界主要樂器市場。
吳天延估算,中國鋼琴市場占據了世界總份額的60%以上。而中國最大的民樂生產企業上海民族樂器一廠廠長王國振也指出,該廠2013年超過90%的銷售收入來自中國國內。
隨著行業的發展,中國樂器生產者不再滿足于代工業務,已開始向高端領域邁進。
吳天延說,集團不斷提高研發能力和產品品質,其高端產品“長江”鋼琴年產量已逾萬臺,并獲得多個國際大賽認可,入選專業比賽用琴。
北京平谷也已成為高端手工提琴的生產基地。制琴師秦紅柏制作提琴近30年,他是中國為數不多的在國際比賽中獲獎的華人制琴師。他一年手工制作5至6把提琴,不僅受到國內高端人士的歡迎,還吸引了來自德國、美國、新西蘭以及香港、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顧客。
然而,曾澤民指出,受制于制造技術和人才隊伍,中國多數樂器產品仍屬于中低端范疇,動輒數十萬、上百萬的高端樂器仍被發達國家壟斷,中國樂器產業的發展仍然任重而道遠。
與代工樂器產品相比,中國傳統的民族樂器在國際市場上遠未獲得同樣的認同。以上海民族樂器一廠為例,它的出口額僅占總銷售額的7.5%。
曾澤民表示,傳統樂器的出口實際上代表了文化出口,是文化傳播和交流的反映,受到師資和地域等多方面客觀因素的限制。
上海民族樂器一廠為了帶動海外樂器銷售,在2005年成立了由“80后”樂手組成的上海馨憶民族室內樂團。十年間,已在美國、法國、日本等地演出數十場。2011年,樂團還獲得烏茲別克“東方之韻”國際藝術節金獎。該廠還在海外建立了15所敦煌音樂教室,與當地琴行合作推廣中國樂器和音樂。
王國振說,近幾年企業出口呈兩位數增長,和企業主動向海外傳播文化密不可分。只有使外國顧客更好地了解中國民族樂器,增強認同感,銷量才能提升,企業才能不斷拓展海外市場。
“民族樂器雖然出口份額不大,但是增長迅速,我非常看好民族樂器出口前景。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將帶動民族樂器的海外之路。”曾澤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