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對本市某知名小學三年級6個班的調查表明,75%學生正在或曾經學習樂器;其中有個班級45名學生有41人學樂器,在回答為何學?時,31人選擇了家長讓學的,有一半學生甚至表示討厭學樂器。
琴童學樂器,快樂不快樂?給出否定回答的少年兒童,可能會占不少的數量。雖然多年前上海就已取消了音樂特長可以加分,但是,這些年琴童的隊伍卻不見縮小。
昨天,創辦了我們的音悅會的青年演奏家趙磊、陳衛平、樊大衛等紛紛認為:音樂會給人帶來快樂,琴童們卻普遍對學習樂器感到厭惡,一方面反映了家長們對孩子的喜好特點缺乏了解的盲目學琴心態;另一方面,也說明社會音樂教育應該改變填鴨式教學現狀,應該從培養興趣入手,讓孩子們快樂學琴。
古典新彈
這批青年演奏家對樂器各有所長,都擁有從小學琴的經歷。了解到如今琴童們的普遍現狀后,去年,他們與志同道合者組織了一批琴童,在東藝演奏廳試辦了一次我們的音悅會。身為上海輕音樂團首席鍵盤手的樊大衛,對這次與孩子們的同臺表演頗有感慨:孩子們平時學鋼琴,彈的都是古典曲目。我們對古典曲目改編后,融入了流行、爵士等節奏元素。想不到,孩子們彈這類通俗風格的曲目,都能興致勃勃地玩起來,還說"古典也能這樣彈啊"。看到他們興高采烈的樣子,我們也非常感動,因為,能開開心心地玩樂器,他們一定會真正喜歡上音樂的。有了第一次的成功,樊大衛與朋友們覺得這是一個很有意義的嘗試,如果能讓更多的孩子開心學琴,那么,音樂帶給他們的不再是討厭和痛苦,而是愉悅。
提煉潛質
上音大提琴副教授陳衛平的童年生活在成都,偶然聽到鄰居拉琴,美妙的琴聲激起了他的興趣,也促使他從此與音樂為伴。他用自己的經歷,講述了首先要用音樂打動自己,才會在學琴的過程中不會感到枯燥乏味,心情是非常重要的,缺少生動活潑的教學,又怎么能讓孩子們在學琴時有好心情?
二胡演奏家趙磊也頗有感觸:我剛被挑中學習二胡時,拉出來的聲音似殺雞的叫聲,但是,老師耐心地誘導我的興趣,我的興趣慢慢被激發出來了。這些年,趙磊經常參與和青少年的音樂互動,他在音悅會活動中與琴童們同臺表演后覺得:這還不僅僅是培養興趣,更是在把孩子們的潛質特長提煉出來,讓他們有成就感,增加學琴的信心。
享受快樂
這幾天,為了我們的音悅會第二季活動,他們正在把一批古典作品進行趣味性改編,還邀請了多位音樂家一起參與,12組參加互動表演的琴童也正在陸續拿到樂譜開始練習。
參加了第一次活動的10歲琴童顧沈悅,這次又報名要求參加,還要彈改編后的英國作曲家霍爾斯特的《行星組曲》選段。這位女孩在前些年以為學琴就是練習、考級、再練習、再考級……然后扔掉的過程,現在坐在鋼琴前,卻是在興致勃勃地彈自己喜歡的曲目,還可以根據心情在黑白鍵上輕松釋放一下自己。當然,能有機會坐在聚光燈下的舞臺上炫琴,她感到還能享受到非常快樂的成就感。 資深記者 楊建國
去年的音悅會受到歡迎后,這批音樂義工的青年演奏家們,又醞釀今年3月15日在上海音樂廳舉辦我們的音悅會第二季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