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都有才能。以音樂為例,并不只是具有音樂才能的孩子才可以學,每個孩子都應該有接觸音樂的機會。在學前階段,通過音樂這種工具,提供一個好的環境,能豐富孩子的生活。學哪一種才藝或樂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是不是健康、快樂,這也是他將來能不能發揮才能的關鍵。所以,父母要多從孩子的角度來設想。
發現寶貝的音樂才能
教育學家研究證實,一些孩子在5歲時會在某一方面表現出一種特殊的敏感和強烈的好奇。這時候,父母應當及時捕捉住。
被稱為鋼琴詩人的肖邦,父母都是音樂愛好者。肖邦自幼就受雙親的影響,對音樂特別感興趣。開始,父母并不想讓肖邦去學音樂。但看到小肖邦聽不到音樂就哭,剛4歲就要姐姐教他鋼琴,父母意識到這孩子有音樂的天賦。因此,在肖邦4歲時,父母就讓他正式從師學習鋼琴。小肖邦學得很快,很投入,成了一名音樂神童。肖邦19歲就創作 了《鋼琴協奏曲》而一鳴驚人。
倘若每一個做父母的都能像肖邦的父母那樣,迅速及時捕捉住孩子的天賦,順勢引導,就能為孩子成才打開通道。因此,家長要善于從孩子平時的語言、動作、眼神或所提出的問題中捕捉敏感區,以幫助孩子找到成才之路。
音樂才能強的孩子在唱歌時音階很準,音色甜美無假聲;平常喜歡聽各種樂器演奏,并能通過音樂辨別出有哪幾種樂器;日常生活中能對聲響和音樂發表議論。
當你捕捉到孩子的才能,接下去就是如何設計教育培養孩子的方案,要充分考慮孩子的天賦、愛好和主客觀條件,不要牛不喝水強按頭,也不要不顧條件是否可行,盲目地進行自我設計。
培養寶貝的音樂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天賦與后天的培養和熏陶分不開。研究證明,未出生的胎兒就有對音樂的認知能力。當寶寶還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爸爸媽媽就要放悅耳的胎教音樂對孩子進行胎教。這樣寶寶就會在音樂中快樂地成長,當他出生時當然分外可愛。但爸爸媽媽們千萬別忘了,在寶寶出生以后也要讓他多聽音樂。
剛出生不久的嬰兒,如果聽到在母胎中曾經聽過的音樂,會有安靜、愉快的表現。寶寶3-4個月時,是一個可利用的重要時期。如果在這時期內讓孩子繼續聽胎教音樂,可以逐漸培養寶寶對音樂的興趣,培養孩子感受音樂的能力。不然的話,胎教期間寶寶好不容易形成的對音樂的感受就可能會失去,那爸爸媽媽們就白費力氣了。
真正對音樂的學習離不開音樂能力的發展。那么,孩子的音樂能力是怎樣發展起來的呢?研究發現,兩歲的孩子就開始喜歡節奏明快的音樂,3歲左右能隨著音樂節拍有節奏地拍手、走路、蹦跳,可以唱簡單的幼兒歌曲,4到5歲的幼兒就能較準確地把握節拍來唱歌,6歲以后,音樂能力更是有了顯著提高,通過訓練,孩子能從合奏中分辨出不同樂器,能參加合唱和重唱等。
所以,要從小培養孩子的音樂能力,3歲左右開始比較好。但應注意兩個問題:一是要用科學的訓練方法,最好讓受過專業訓練的人來做啟蒙老師;二是要根據孩子自己的興趣而定,如果孩子實在對音樂不感興趣,最好不要強求。
父母在決定之前,不妨先聽聽孩子的意見,尊重他的選擇。如果要學,一定要仔細觀察,再選擇一種比較適合孩子性情及興趣的才藝。千萬不要讓他一下子接觸太多,或強迫他學習沒有興趣的東西,破壞了他以后學習的信心和欲望。
建議:
學齡前是孩子學習樂器的敏感期,年幼的孩子一般都喜歡音樂,愛唱歌,愛聽樂曲,也愛玩弄樂器。這個時期的孩子無憂無慮,學習上也沒什么負擔,對音樂的接受力強,有條件的家庭,不妨讓孩子學習一種樂器。
1、物色一個好教師。
許多家長在給孩子選教師的時候,非常關心教師的專業水準。這當然沒有錯誤,然而家長更應了解教師是否懂兒童心理,是否關心兒童。有一些教師專業水平不錯,但缺乏教小孩子學琴的經驗,不太了解孩子的心理特點,教琴時操之過急,不夠耐心,這容易發生沖突,教學效果不太好。如果教師功底扎實,有比較豐富的教兒童學琴的經驗,那是不是科班出身就不是第一位需要考慮的了。有些孩子學琴半途而廢,與擇師不當有關。
2、家庭成員對孩子學習樂器要有一致的態度。
讓孩子學習樂器,目的是讓孩子從小就能手、腦并用,促進孩子的發展,陶冶孩子的性情,而不是要培養什么家。但是學琴以后,家長必須要求孩子堅持天天練琴,而起步階段的曲子一般都比較簡單,談不上好聽不好聽,主要是為了讓孩子練習指法,熟悉鍵盤,認識五線譜,這對年幼的孩子來說比較枯燥,天天讓他堅持練習,確實是一件艱苦的事情。
如果家里有人覺得太難為孩子了,想打退堂鼓,那孩子肯定是堅持不下來。所以,家庭成員一定要有一致的態度。許多成功者,正是父母堅持培養的結果。半途而廢,不僅前功盡棄,而且還會使孩子養成許多不好的習慣。
親近藝術的理由在于熱愛,而不在于它能夠使人出人頭地。如果孩子確實有這份才能、對音樂有著無法遏制的熱愛,那么無論家庭條件如何,竭盡全力為其才能鋪路,是值得的,甚至是必要的。但是,為謀求更高的社會地位而學習藝術,只會遠離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