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行幾乎沒有純賣琴的,集銷售、維修、培訓為一體,華聲琴行的琴童目前有300多名,專兼職老師各半;而南藝峰琴行從2005年開辦就申辦了教學資質,琴行有另一塊牌子——藝術培訓中心。現在南藝峰藝術培訓中心還是社會辦學A級機構。7個辦學點有1000多名學生,專兼職老師在50名左右。
琴行培訓成主流與器樂培訓特點相關
常州琴童學琴,琴行培訓成主流。華聲琴行給記者估算,私教雖然表面上多,但限于私教本身有工作,是帶著做這個培訓,且鋼琴培訓有其特殊性,不適合班課,只能是一對一,老師精力有限,所以琴行才能成為培訓的主流。
南藝峰的李峰校長肯定了郭元青給出的判斷。
為什么琴行培訓能成為主流的?李峰分析,這與器樂培訓特點相關,也與我們的教育政策相關,1995年開始,高校畢業生開始實行雙向選擇,畢業生不再包分配,而不少藝術類學生一畢業就直接走向社會,2000年開始藝術院校實行擴招,擴招的學生在2005年總爆發,畢業生普遍找不到工作,而入培訓這個門,門檻又低,而從另一方面擴招帶來藝考熱升溫,參加藝考的學生急劇增多,從而對藝術培訓又產生更大需求。少年宮和文化宮的培訓遠遠滿足不了這一需求。
商業行為對琴童學琴傷害多
琴行做培訓說到底是為了銷售琴,從本質上來講是商業行為。李峰表示。
如果說琴行做培訓是為了售后服務的需要,顧客購買了琴提出想學琴,按理這也應當是免費的服務。
如果收費培訓,進行教學,那么這個培訓就成為教學行為,而教學行為是需要長期規范化進行的,這樣才有質的保證。這也就是李峰一開始就申請辦理教學資質的原因。商業行為對琴童學琴傷害多,售琴只在瞬間就完成了。像有的琴行為了生存的需要就會包裝老師,通過老師來向學生推銷高價琴。
華聲琴行已在著手走專業化道路,2014年的頭等大事就是申請辦理相關的辦學資質,又當校長又當老板的郭元青表示,他們的培訓這幾年很穩定,在家長中做出了了口碑。但確實,做培訓要與琴行銷售分離,走規范化道路才能讓他們走得更遠。他目前對申請辦理辦學資質想要了解更多。
而南藝峰的李峰校長則提醒,市民在選擇培訓機構時,其實有一些常識需要了解,機構稱培訓中心還是學校都有嚴格的審批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