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是電影里的重要元素,在電影里起到加分的作用。俄羅斯的電影很多人都不熟悉,但塔可夫斯基的《鄉愁》,很多人都不陌生。這部電影很有名,除了電影本身的高水準,電影中的鋼琴音樂也很有特色。對生命的思考和對電影本質的追求的導演不多,塔可夫斯基不僅是這不多中的一個,還將這種追求做到了極致。這樣的電影也最容易讓觀眾在情感上與導演進行交流,產生精神上的強烈共鳴。塔可夫斯基的電影是厚重神秘的,他的電影里的音樂是充滿哲理意味的,每個音符每一段旋律都有特別的意義,也有著特殊的使命。《鄉愁》里的音樂不是一般的動聽,也不是一般的美,音樂是講述者電影之外的故事,十分奇妙。本文將深刻分析《鄉愁》里的鋼琴音樂,一起進入《鄉愁》里的別樣的詩情畫意。
一、塔可夫斯基與《鄉愁》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是俄羅斯電影史上非常有名的導演,他也被認為是繼愛森斯坦之后的天才導演,同時也被稱為是20世紀最偉大的導演之一。作為一名電影導演,只有七部作品,似乎有點不可思議。塔可夫斯基的電影求質不求量,七部電影作品,《安德烈·盧布廖夫》《鏡子》等。雖然數量上是很少,但是部部都是精品,都被奉為經典之作。塔可夫斯基的電影,著眼于追求生命的真諦以及作為個人在社會上的精神寄托。塔可夫斯基曾經在專業的電影學校學習過,有非常豐富的電影理論知識。在正式拍電影之前,塔可夫斯基曾經拍過一些短片,最著名的就是《壓路機與小提琴》,這部作品在1960年還獲得了紐約學生影展中的一個獎項。短片的成功算是小試牛刀,真正讓塔可夫斯基名聲大振的是他導演的處女作——《伊萬的童年》,這部作品在國際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上一舉折桂,讓人見識到了他的才華。
成名之后,塔可夫斯基并沒有在各種名利中放棄自己對電影本質和生命本質的探索和追求。在他接下來的作品中,他將更多的心血和精力放在了對人的內心情感的挖掘上,入木三分。不得不說,塔可夫斯基的電影是厚重的,帶著對生命的敬意和執著的專業精神,讓人可敬可嘆。某種意義上,塔可夫斯基的電影追求的更多的是電影的藝術價值和人文價值,商業成分幾乎是沒有。在這點上,塔可夫斯基堅定不移,也做出了很多犧牲。這種堅持是對電影本質的尊重,也是對祖國的一份摯愛和家鄉的拳拳之情。他除了自己拍電影,還曾經與外國電影導演合作,在異國的天地中,讓他有了更多的感悟和更多的靈感。《鄉愁》是塔可夫斯基電影生涯里非常重要的作品,這部電影的藝術品位和質量水準都非常高,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出電影本身的價值,在憂傷氛圍下表現出電影最大的美感。這部電影承載了塔可夫斯基最為最基本的人對道德的責任和感悟,閃耀著最光輝的人性之光。
二、影片《鄉愁》的鋼琴音樂
提到電影《鄉愁》,就不能不提到電影里的鋼琴音樂。音樂越來越成為影視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對于渲染電影的氣氛和烘托情節都具有巨大作用。《鄉愁》這部電影的基調是悲傷,悲傷的情緒最適合用音樂來營造了。音樂融入電影里,不僅能增加電影的可看性,也能升華電影主題,也能表達出導演的訴求。塔可夫斯基雖然是導演,但在音樂上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對自己的電影十分嚴格,但這也保證了電影音樂的質量。《鄉愁》里的電影音樂大致可以歸納為兩類,第一種是顯而易見的鋼琴音樂,選用的鋼琴曲也是著名鋼琴家如貝多芬的古典鋼琴音樂。除此之外,電影里還洋溢著另外一種音樂,那就是有著俄羅斯特色的民謠兩種音樂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渾然天成,很好襯托出電影的風格和主題。音樂很好的烘托出了電影男主人公表戈爾恰可夫的人生各種際遇,他是一名詩人,詩人總是多愁善感,對生命有諸多感悟,對生活十分敏感。他孤身一人在意大利游蕩,郁郁不得志,在游蕩中舒放著自己的靈魂。在電影的很多場景中,電影音樂都會突出強調出來。很多人對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都不陌生,在《鄉愁》電影中,這部鋼琴篇章中的歡樂頌的調子不止一次響起過,讓電影中的人物,也讓銀屏之外的觀眾感受到絲絲安慰。男主人公本來有一顆破碎疲憊的心能感受到一點溫度,對人生和生命有了新的感悟和認識。這是電影的魅力,更是電影音樂的魅力。
(一)威爾第《安魂曲》
電影里有很多表現俄羅斯旖旎的平原風光的畫面,靜謐恬淡,讓電影充滿了詩情畫意。在這樣美好的畫面之下,配上悠揚獨特的俄羅斯民謠,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的完美。俄羅斯的民族韻味自然而生,一點都不突兀。除了俄羅斯民謠之外,在電影中,還有非常有名的鋼琴曲參與其中。《安魂曲》是威爾第的作品,威爾第是意大利有名的作曲家。這首曲子帶有意大利風味,但與電影很貼切,也與主題相互呼應。電影的故事發生在意大利,用意大利人的曲子作為電影音樂,也十分應景。
這首世界聞名的《安魂曲》,威爾第創作于19世紀中葉,曲子具有濃郁的懷舊風味,這是威爾第專門為自己的好朋友同時也是詩人曼佐創作的。這首鋼琴曲除了作曲者本身的故事之外,曲子同時還有其他的意味。曲子取名為《安魂曲》,是希冀所有的亡靈都能得到上帝的寬恕,既然已經失去了生命,那就不要再受到來自心靈的折磨。由此可見,這首曲子還帶有強烈的宗教烙印,但是威爾第并沒有落入宗教曲的窠臼,而是在宗教曲的基礎上進行有限的創新。曲子的調子難免世俗,但也脫俗,在悲壯中能細膩地感動聆聽者。
俄羅斯民謠和威爾第的鋼琴曲不止一次在電影中響起,可見音樂在電影中的作用有多大。《安魂曲》在電影結尾處還特別突出的出現,這是為了與男主人的故事相得益彰,讓音樂的故事性更好地融入電影里。《安魂曲》充滿了悲劇意味,但這也是讓觀眾能在巨大的悲慟中感悟到生命的無常,更能珍惜生命,也能在現實生活的艱辛萬苦中依舊有生活的勇氣和希望。這也是電影傳達出的深刻主題。在電影的結尾,導演有意無意地重現了電影開頭的意大利美景和俄羅斯的原野風光,配上俄羅斯極大難度的女聲吟唱,讓電影有了新的意味,也有了新的高度。
(二)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歡樂頌
除了威爾第的《安魂曲》,《鄉愁》這部電影中,還有一首不得不提的鋼琴名曲——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中的歡樂頌。這首鋼琴曲是電影中最重要的鋼琴音樂,奠定了電影的基調。巧合的是,這首曲子也在電影中出現了兩次,都與男主人公身邊的故事有關。音樂出現的場景剛好也是電影的重中之重,也是電影的高潮部分。在《第九交響曲》第二次出現時,導演采用的辦法是讓這首曲子重復響起。很多人都感到匪夷所思,甚至難以理解。事實上,這就是導演的高明之處,也是電影技巧最突出的地方。《鄉愁》,從電影的名字中就可以看出電影的主題和電影大致的走向,這也是導演塔可夫斯基電影的基本理念。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人大部分都是受著各種各樣的苦難,無法在現實生活中得到解脫和釋然,導演通過電影中的鋼琴音樂如泣如訴地表達了這一觀點和理念。除此之外,電影里的男主人公和所有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普通人一樣,相對于這個冷漠的社會,誰都是弱者,《第九交響曲》很好地表現出了這一主題。
貝多芬是世界有名的鋼琴家,除了貝多芬的作品感動人之外,貝多芬自身的故事也同樣十分勵志。眾所周知,貝多芬耳朵是有問題的,但是他為了理想,為了心中的信念,堅持不懈地音樂創作。他的作品或激昂,或悲傷,都表達出強烈的對生命的不屈服和對自由的無限向往。在這點上,事實上,與電影所要反映的主題是十分吻合的。我們都喜歡聽有故事的音樂,貝多芬自身的故事已經足夠動人,運用進電影中,更具有看頭,也讓電影中的音樂充滿了味道。導演塔可夫斯基挑選了這首《第九交響曲》,是深思熟慮的結果。男主人公戈爾恰可夫剛認識多米尼克的時候,進入他的房間,導演采用的是這首鋼琴曲的前半部分,音樂充滿激情,高昂激勁,表現出音樂獨特的生命力。但是當《第九交響曲》第二次響起的時候,電影中呈現出來的確是這首曲子的后半部分,與男主人公自焚這一悲慘境遇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這是生命的禮贊,更是電影主題的凸顯和升華。
電影音樂除了展現電影的主題風格之外,對電影故事主人公的心理塑造同時也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第九交響曲》是充滿力量,充滿活力的鋼琴曲,不得不說,貝多芬將英雄身上具有的抗爭性和熱情都揮灑在了自己的音樂中,這是難能可貴的。影片中的人物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總是在被動中跟著命運沉浮,受盡了人生的磨難。電影中人物的言行,事實上也是導演塔可夫斯基自己心中的所思所想。這樣的感情寄托可以通過電影畫面和電影敘事展現,同時也可以運用電影音樂來烘托。《第九交響曲》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不僅很好地展現了電影的可看之處,也為電影自身的風格增添了色彩。
三、結 語
人性的思考和生命的感悟一向是許多導演在追求電影藝術過程中不可避免會涉及的內容。塔可夫斯基的電影迸發出強烈的哲學意味和隨處可見的淡淡憂愁,塔可夫斯基有七部作品,但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是《鄉愁》,將悲情情懷達到了極致。塔可夫斯基除了對生命和人生的探討,同時還對社會道德和時間的流逝都十分關注,運用巧妙夢幻的鏡頭傳達著自己的情感訴求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出電影本身的價值,在憂傷氛圍下表現出電影最大的美感。這部電影的藝術品位和質量水準都非常高,這部電影承載了塔可夫斯基思想中最基本的人對道德的責任和感悟,閃耀著最光輝的人性之光。電影的鋼琴音樂很顯然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音樂與電影達到了高度的融合,電影成就了音樂,音樂也成就了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