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鋼琴家柴瓊妍
越來越多的中國鋼琴家在國際樂壇上嶄露頭角,他們情感細膩、技巧高超、氣質不凡。越來越多的家長讓自己的孩子學鋼琴,希望他們能夠像那些名家一樣,或許沒有那么高的音樂水平,但具備一定的音樂修養。僅從上海的數據來看,從最早1988年只有352人報名考級,到2000年突破2萬人大關,近10年來的報考人數一直徘徊在2萬人左右,并小幅增長。
但這么多苦學的琴童真的得到了良好的鋼琴教育嗎?他們的指法是否正確?音樂修養提高了嗎?他們是學音樂,還只是為了考級?
在鋼琴家柴瓊妍博士(Jenny Q Chai)看來,拼命去考級的學生占到了很大一部分。柴瓊妍曾被《紐約時報》譽為輝煌,無畏的年輕鋼琴家,不僅是YvarMikhashoff鋼琴家/作曲家2011年國際比賽的冠軍、Keys to the Future國際當代鋼琴比賽一等獎獲得者,更是2010年德國政府DAAD國際學術交流音樂藝術獎得主。
柴博士3歲就隨母習琴,可以說是一位資歷頗深的琴童。在13歲時以優異成績考入了有天才音樂學院之稱的柯蒂斯音樂學院,之后便開始在回國的暑期幫母親教學生鋼琴,接觸中國琴童已有18年之久。近日,柴瓊妍博士在接受外灘教育采訪時,總結了中國琴童的幾大誤區。
1、學琴功利,揠苗助長
柴瓊妍告訴記者:在接觸了許多學生和家長之后,我發現,他們存在很大的誤區,其中一個就是將級數變成了衡量學生鋼琴水平的標準。
家長以此作為衡量標準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個緣由就是很多老師都宣稱考級速度有多快,在多少年里可以考出鋼琴十級,這就使得非專業的家長產生十級就是鋼琴最高水平的誤解。其實從專業的角度來看,考級的水準并不高。
這并不是說考級完全沒有可取之處,畢竟評委都是非常專業的老師,但越是專業的評委,越是了解學生的辛苦,有時會讓勉強達到該級數要求的學生通過,給予他們苦學的肯定。但令人沒有想到的是,這些學生會在第二年繼續參加9級10級這樣更高難度的考試。要知道,達到前一級別就已經有些勉強了,再往上學只會增加負擔,說起考級的孩子,柴博士一臉無奈。
家長需要明白的是,音樂靠孩子長時間感悟、練習慢慢熏陶出來的,不應該功利地去不斷考級,揠苗助長最要不得。
2、不掌握正確姿勢,傷害身體
過度關注考級就會產生一系列的連環效應,比如學習方法過于激進,甚至也會出現老師只關注學生完成曲子的情況,而不關心姿勢,發力方法和指法的正確性,最終對學生的身體造成傷害。
我有很多學生在來我的音樂學校學習之前,很多因為方法不對以及過于激進導致身體狀況出了問題,彈琴彈到患腱鞘炎,脊椎出現問題,有的甚至最后連杯子都拿不起來,柴博士告訴記者。
對于那些特別有天賦的孩子來說,這樣的情況更嚴重。因為學生本身天賦異稟,他的鋼琴老師就會加快其考級速度,這樣,孩子就會在不斷的練習之中,為了考9級、10級這樣的曲目而猛練。老師只管考級卻不會教放松和正確的演奏技巧,只一味要求快和響。我們能夠想象,他們的手腕就會開始發炎,最后不僅會導致不得不放棄鋼琴學習,甚至影響到日常生活。
不僅是手部的問題,彈鋼琴是整個身體一起的活動,需要有正確的坐姿和手腳擺放的位置。很多老師都沒有在教姿勢的部分,我看到很多同學沒有重心,上半身蜷縮,完全僵硬。
這不是危言聳聽,身體出現狀況的孩子比比皆是。
柴博士提到,她有一個學生,名字叫Paul,是一個19歲的男孩子。非常有天賦,并且熱愛音樂,在認識Paul的時候,他就已經考出了鋼琴10級。
但令人遺憾的是,之前Paul所經歷的訓練完全是針對考級而設,缺少正統完善的訓練,包括姿勢糾正、手勢糾正等等。這對他造成的后遺癥就是背肌非常僵硬,坐直彈琴沒多久就會腰痛。之后醫生建議他穿背背佳彈琴。在經過糾正并且掌握正確的姿勢之后,Paul考上了美國一所著名的音樂學院,還拿到了半獎獎學金。
Paul最終被救回來了。但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是那么幸運。柴博士就曾經遇到過一個女學生,由于長期錯誤姿勢練琴導致手腕反復發炎,最終與鋼琴無緣。
3、練習曲目固定,誤人子弟
目前考級老師是怎么來教鋼琴的呢?柴博士告訴記者:一般來說,強調考級的老師,半年里只會練習兩三首考級曲目,反復練習,根本不會更換。
這樣的練習還會產生一種情況:就是有很多學生根本不識譜,他們會彈的曲子完全是靠背出來的,老師彈一句,學生彈一句。
通過這樣方式學琴的孩子考出10級過了半年之后,很可能連四級的曲子都彈不出來。因為他們完全不識譜。我自己也碰到過考出10級的學生看譜還是非常疙疙瘩瘩的。有些6級7級的學生完全一點譜子都不認識,。這樣不懂譜、背譜的學生如果讓他們從雙手彈變成分手彈,就完全不會了。可以說他們之前彈曲子完全是靠機械化的身體記憶,一旦單手彈,就無法完成了。這樣的學生完全走不遠。非常誤人子弟。
那么,正確的方法應該是怎樣的?
來自柴博士的建議是:每個禮拜或者每兩個禮拜更新曲子的難度。學生學更多的曲子,才會增長技術并加強對作曲家風格的了解。
除了考級曲目之外,學生還應該認真彈奏練習曲,一本練習曲之中會有很多不同指法的練習。比如中國學生比較多練的鋼琴家哈農以及車爾尼的一系列練習曲。柴博士還建議大家練習車爾尼的同時不能放棄克拉莫的《練習曲集》,這本練習曲對練習放松和不同的手腕手臂結合運用非常有必要。
在練習的時候,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水平制定不同的進度,有天賦的學生可以相對快一些,或者跳過一些熟悉的技巧練習。
4、不學樂理,感受膚淺
柴博士還提到了另外一個典型的中國問題。那就是認為快和響是好技術的標準,用她的話說這是極度膚淺的。雖然有些學生可以彈得很快,但是在音色上的缺陷很多。
鋼琴和其他東西不一樣,每一個鍵的輕重、動作都可以影響它出來的音色,這就需要非常到位的控制力。
真正好音樂的標準應該是音色、旋律還有對曲目的理解結合而成的,就像唱歌一樣,柴博士打了個比喻。
這就意味著,學鋼琴不應該一味的只是將旋律演奏出來,還應該加入自己的理解。于是,樂理的學習顯得尤為重要。
樂理,從字面上理解,就是音樂的道理。但很多中國的學生和老師淺顯地將其認為是視唱練耳,其實遠超于此。樂理包含很多東西,包括音樂文學、鋼琴文學以及每個不同時代音樂的風格特點等。
對樂理有一定理解之后,融入自己的感受,才會產生有靈魂的音樂。像很多不同的風格,比如鋼琴印象派是和印象派畫作是完全結合著的,鋼琴家彈奏出來就會有法國印象派的感覺;而巴洛克風格則可以彈奏得非常精致,具有線條感,從音樂中可以感受到明顯的色彩對比。這些都是出于自身對音樂的背景、作曲家風格、時代風格等等理解之后,再通過自己的雙手演奏出來的,柴博士解釋道。
所以,學習音樂也好,練鋼琴也罷,都應該是一個非常平衡的過程,根據自身的不同情況,在情感、技術以及基本知識等方面均衡發展。
對話柴瓊妍
琴童可以同時嘗試學習聲樂和作曲
B=外灘教育
C=柴瓊妍
B:可否先談一下您的個人經歷?
C:我3歲的時候開始練鋼琴,7歲考入上海音樂學院。
13歲那年,就進入了美國柯蒂斯音樂學院學習,是當時學校最年輕的中國學生。那年中國收了兩名學生,一個是我,另一個是大我兩歲的郎朗。
本科讀完之后,以全額獎學金進入了曼哈頓音樂學院。也是在那里,我完成了碩士和博士的學業。之后就回到上海創辦了飛思樂音樂學院,希望能夠把國外一些優質的教育方法帶回中國。
B:您13歲初到美國,換了一種教學方式,有沒有感到非常大的差異?
C:這個差異是非常大的,但是我個人覺得非常好。
我在中國學習的時候,完全沒有接觸過樂理之類的內容,是到了柯蒂斯之后才接觸到,然后才發現,美國所有音樂學院的樂理學習和彈奏是同步的,而不是不知所謂的彈琴,這點給我感觸很大,這也是我為什么說學生要同步學樂理的原因。
還有一點,就是美國的教育非常注重學生個性化發展。
我本身是中國教育系統出來的,在學生時代也算是比較有天賦。但一般來說,中國的老師不太會發展和培養學生的個性化,也不支持學生自己尋求個性。
在到美國之后,我有幸得到了西莫爾·李普金教授的教導,他是貝多芬與肖邦的直系弟子,在音樂上有很高的造詣。
在上課時,他有時會天馬行空的給我講曲子,有時會講這個作曲家的生平,或是他創造的交響樂、歌劇、以及一些作曲家,樂評家們寫的書等等,這會幫助你去了解不同作品的風格,更好的詮釋音樂。而多數中國老師可能只會單純的教一些音的強弱這類內容。
B:您提到之前有教過中國學生,那對國外的學生有沒有了解?
C:我教過七八歲至十幾歲的美國小朋友。
一般來說,我都會在教鋼琴同時教他們基礎的樂理。
在教學過程中,會感到美國小孩比較主動,個性突出,而且學習態度非常好。而且,很多美國小孩在有了一定的技巧之后就會自己嘗試即興演奏或者作曲。這很可能是因為美國父母不太會要求孩子必須學習某樣東西,所以我遇到的孩子都是本身對音樂比較有興趣,所以主動性強。
但我見到很多中國小孩就比較不愛音樂,可能其中部分是被父母逼著學的。家長應該根據孩子的興趣讓他們選擇,如果孩子完全不喜歡音樂,那么逼著他們學只會適得其反。
我也見到有些孩子喜歡音樂,但不喜歡練琴,那也是很自然的,——很多大鋼琴家們也不喜歡練琴。
這樣的學生可以讓他們自己單獨跟老師上課,不要讓家長坐在邊上。這樣很快孩子就會意識到學琴、練琴是他自己和老師之間的關系和責任,只要他喜歡這個老師,而這個老師也可以積極鼓勵學生,孩子馬上就好自己認真練起琴來的。而且這樣的練琴是為自己練,而不是爸爸媽媽練,立刻事半功倍。
B:您學過其他的樂器嗎?練鋼琴的孩子學習其他的音樂項目是不是比較好?
C:我在柯蒂斯的時候學過聲樂。
因為聲樂是最原始的發聲,自己的身體就是樂器。像鋼琴家魯賓斯坦就說過,如果你做不了一個好的歌唱家,你就永遠做不了一個好的鋼琴家。
就個人的經驗,我建議現在的鋼琴學生可以學一下聲樂。不一定要很死板地學習,但是學習一下吐氣,怎么唱得好聽還是很有幫助的。
之后,我在曼哈頓音樂學院期間學習了作曲。作曲也很關鍵,可以提高學生的主動性。
其實很多學生學不好,是因為不認音,但他們一旦開始學作曲就會馬上認音。而在創作完之后,他就會彈奏一下自己的大作,馬上就增加學習的主動性。
柴博士給琴童們的學琴小建議
補充樂理知識,多了解音樂家和作曲家的生平
多聽交響樂和歌劇
好的作曲家不會只寫鋼琴曲,他們的交響樂和歌劇也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理解作曲家的風格。
不要模仿CD
學生模仿CD只能學到三腳貓的功夫。而且,不同曲子的詮釋應該有自己的理解,不能單純模仿別人。
挑選鋼琴老師要注意
學音樂的人都非常注重師門,老師和學生之間是一個非常親密、言傳身教的傳承關系,很多動作、指法、理解都是需要老師在旁邊教。所以挑選老師的時候,可以特別注意他的簡歷,問一下他的老師是誰,如果是名師的話,那會可信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