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中國橋梁之父茅以升的孫女,她的父親是小提琴家、母親是鋼琴老師,她3歲學拉小提琴,后來改學鋼琴,她還曾是名童星,當年在電影《巴山夜雨》中飾演小娟子、并憑此角成為中國首屆金雞獎最佳女配角的獲得者……她就是著名旅美鋼琴家茅為蕙,如今身出名門、經歷傳奇的茅為蕙年僅38歲已經成為美國南加州大學教授,茅為蕙鋼琴藝術中心創始人。昨天她現身南京洪武路樂博琴行舉辦了一場茅為蕙鋼琴大師班,在接受本報專訪時她坦言近兩年將事業重心轉回國內,為的就是將自己在鋼琴上的教學體驗與中國琴童家長分享。
我發現,
幸福的中國琴童不多
以前我一直在美國,偶爾回國演出。現在是大半時間在國內,偶爾去美國開音樂會,茅為蕙告訴記者,自己去年開始就將事業重心轉到了國內,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決定呢?世界上彈琴彈得好的人有很多,中外的鋼琴家也有很多,但既能彈又能教還能講的人卻不是很多,我4歲學琴,從不喜歡到喜歡,從試著彈彈到成為專業鋼琴家,我經常考慮關于琴童教育的問題。我發現真正幸福的琴童不多,大部分琴童和家長都處在爭吵和眼淚當中。她之前也以此為主題寫了本書《孩子學鋼琴,父母先上課》,而這本書主要面對中國琴童的家長,我14歲出國,在中國和美國都學過琴,在中國和美國都教過琴,我是中西方教育各自優點的受益者,也是中西方教育缺點的受害者。美國的鋼琴教育相對成熟,多數美國家長都至少掌握一項樂器,而中國70后、80后家長都未必學過琴。以后等現在這批孩子做了家長就會比較成熟了,所以現在的家長比較需要我。
我贊成,
中國式規矩+西方式快樂
我自己沒有小孩,不過正因為如此,我能更接近孩子的心理,也更客觀地看待鋼琴教育中的問題。中國的家長是最無私的家長,卻經常不太可愛。很多家長向我傾吐:孩子4歲了,別的孩子都學琴了我們要不要學?孩子不感興趣還該不該堅持?每天練一小時還是半小時……茅為蕙坦言自己最想做的就是跟中國琴童家長交流這些迷茫,培養幸福的琴童比培養一個舉世聞名的鋼琴家更重要。而孩子學琴的同時,父母也要學習如何做琴童家長,我的經驗是家長要扮演三個角色:首先,要無條件當琴童的粉絲,昨天會彈一個音今天兩個音,你不要去責怪他為什么不會彈三個,而是要欣賞和表揚他學會了兩個,多夸獎‘真好聽’‘很棒’,親一親抱一抱的鼓勵非常重要;其次家長要‘臉皮厚’、做一個會講故事的創造者,你可以不懂鋼琴,但在孩子彈一支圓舞曲的時候家長可以跟著翩翩起舞,當孩子在彈《快車》的時候,你可以花兩分鐘去了解、解釋這個是火車、汽車還是動車;第三才是所謂監督者,哪怕他彈10分鐘也耐心了解他領會了什么。茅為蕙說她既贊成中國式的講規矩,彈琴就是彈琴,快樂練琴不等同于玩,同時她也倡導西方式的三明治式教育,第一永遠是‘你很好’,第二是‘你還可以更好’,第三,琴蓋放下去表揚他非常棒。